存档

2009年10月12日 的存档

【看电影】柏林苍穹下

2009年10月12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停了两回,终于看完了《柏林苍穹下》,才发现,俺不做文艺青年,真的很久了。上次看,是八年前了。

而且又发现,我记忆中很多《柏林苍穹下》的镜头,其实是《天使之城》里的,这不能怪我,谁叫《柏林苍穹下》和《天使之城》是父女关系呢,区别就是父亲是欧洲人,女儿是美国移民。《天使之城》的编剧就是《柏林苍穹下》的导演维姆·文德斯,作为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文德斯其实一直是以美国为工作基地的,1986年他抽空回了趟德国,拍了《柏林苍穹下》,过了把拍欧洲文艺片的瘾,顺手拿了87年戛纳最佳导演奖,拍拍手,又回美国去拍他的商业片了。

比起女儿,这个做爸爸的真的很闷很闷,黑白为主,大段大段的旁白,基本没有情节,如果对欧洲,对德国,特别是对柏林没有一定的热忱,要支持到片尾,应该很不容易。欧洲文艺片往往如此。

拍摄本片的时候,柏林墙还没有倒,现在闻名的旅游点波茨坦广场在电影里还是一片荒地。天使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站在残破的纪念教堂顶上,没有安详宁静的民居,镜头穿过一间一间房间,天使听到的声音,都是压抑,疑问,自省,挣扎,叹息,几乎没有亮点,黑白的色调,干净,阴冷,没有阳光,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没有对话,没有交流,互相隔膜。

说实话,我真的讨厌那些个天使,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是干嘛吃的,就是听人家自言自语吗?最讨厌就是动不动就拿个头去贴住人家的脸,要不就是在人家的身上东摸西摸,要多猥亵有多猥亵,如果真有这样的天使,我真是要给他们恶心死了。

当然,除去那些个变态天使,电影镜头下的柏林,还是有些看头的,如果天使的存在只有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见证,柏林的历史见证。这些话痨们哪!

第一个镜头里天使站在一个破教堂顶上,这个破教堂的全名叫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位于柏林西区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在西柏林时代就等于是市中心啦,自从二战被炸损以后,德国人也不去修它,只在旁边新修了一个现代风格的教堂,而这个破教堂就原封不动的留着,以供后人瞻仰。德国人的思路很清晰,二战不是希特勒搞的吗?但那是德国民族的毒瘤,毒瘤就得彻底割掉,剩下的还是好的健康的。不象日本人!除此以外,片中还闪现了一些二战时的纪录片镜头,比如死去的婴儿,也算是一种警示吧。

不知道大家还没有没印象,就是天使投胎前一段,一个天使冲一堵画得乱七八糟的墙走去,然后镜头拉高越过墙头,对面又走来一个天使,然后两个天使在墙的那一面相遇,两个就BLABLABLA,作为背景可以看到天使身后是一片空地,还有两个士兵和一辆吉普车,然后镜头一转,墙的这边作为了两个天使的背景,可以看到,这边的墙上白花花的什么也没有。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几个同学意识到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柏林墙。就是这样一堵不起眼的墙分隔了东西柏林差不多三十年之久。如果你还没有想到这是柏林墙也没关系,镜头还在继续,地上突然多出了一段脚印,那两个士兵寻着脚印找去,当然看不到一个天使抱着另一个天使,然后。。。。。世界突然有了色彩,被盔甲砸醒的天使倒在一堵画得五颜六色的墙前面,他成了人!而那后面那堵墙就是后来经常可以在明信片上电视上有关柏林墙的介绍上看到的柏林墙的流行版。你看出来了没有?

白墙那边是东柏林,彩墙这边是西柏林,导演把天使从东柏林越墙丢到西柏林算是投胎成人,导演给人洗脑的意识太明显了。

其实影片里到处有象纪念教堂,柏林墙这样的细节,如果对柏林没有足够的了解,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要不怎么会觉得闷呢。

不过,除了这些,还可以看看女演员的腿,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腿了,百看不厌,还有想写情书的,也可以把最后女演员说的那段抄下来送人,很有韵律之美。

对了,《柏林苍穹下》的中文字幕,翻得应该可以,但好象是从英文版翻过来的,有些词跟实际说的不同,但意思是到了。很可惜,欧洲电影太小众,中文字幕太少,有些很好玩的片子,都找不到字幕,太可惜了。我其实有好些个好玩的片子。。。。。。BLABLABLA。。。。。。

原贴及讨论地址:http://paowang.net/post/10030620

标签:

【看電影之2】 柏林蒼穹下

2009年10月12日 身是客 评论已被关闭

1

天使穿著深色的長大衣,束著小辫子,背上的翅膀若隠若現。

天使坐在胜利女神的肩膀上,深思、俯瞰。

天使在柏林空中飛翔,在柏林城里游簜,聆听每一個人的心聲,掏出小本本記下(我以為只有我才有掏出小本本記錄的習慣,天使也有)。

天使每天早上一起讀晨報,分享各地新聞;晚上呆在空曠的圖書館里,冷眼看清洁工清洁(圖書館管理員會不會有阴影呀?看完這部電影)。

天使沒得彩色電視看,只能看黑白電視。

天使不能喝咖啡、抽香烟。

天使享有永生,沒有肉體感覺。

天使反复吟唱:──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sn’t what I see, hear and smell only the
..illusion of a world before the world?

一個天使看中了馬戲團女演員,為了可以和她談戀愛,決定下凡。

於是他就真的如願下凡了,每名下凡天使获發古董盔甲一副,如同前陣子我去玩熱血三國,一進場获送禮物包,好讓你順利開展活動。可是這名天使太笨了,給人騙了,古董盔甲只賣了200馬克(之前下凡的他的同事就比較聰明,將古董盔甲賣了 500美元)。他立馬換了一件花里花綠的衣服穿上。

這件衣服真難看!

在听歌的地方,下凡天使終于遇到了心儀的馬戲女演員。女演員說了一大番話,雖然有中文字幕,我還是不知道她在說什么。這里,我有二個問題:

一、有人听懂了麼?給解話一下;

二、有文藝女青年談戀愛初遇對象一張嘴就這么多話的嗎?換了我是那男的肯定撥腳就逃。

下凡天使耐心听完她的話,吻了她。

然后他們就在一起了。

最后,馬戲女演員重操舊業,雖然她心里一直不喜歡這份危險的工作。愛情找到了,她卻又去做了,不知道和她要养活那個下凡天使有沒有關係?

說了半天,這就是一部德國版男裝天仙配故事。

2

王小波曾有一個時期拎了自己的小說去推銷,推銷時結識的一個朋友表示自己也要寫小說了。

王小波問他,打算寫什么,他答:寫愛情。

王小波說:對,就應該這么寫。

愛情是一切文藝的主題。

《柏林苍穹下》也是一部愛情片,可惜前半部未下凡時,情節拖太長了,夾七夾八,削弱了愛情的主題,和感染力。

要么就拍一部嚴肅的哲理片,板著面孔去反思历史、人生、戰爭、社會……;要么就拍一部浪漫的愛情片,線條清晰,故事動人。又要理性地思考,又要感性的愛情,两頭不到岸。

3

不久前,我推薦美國版的《柏林苍穹下》,那部名叫《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給人看。看了《柏林苍穹下》,回頭感到還是《天使之城》平宜近人一些。

《柏林苍穹下》,有新颖的念頭、獨特的視角、還有數個畫面很优美,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拍成這樣的大悶片,有必要嗎?!

要不是非要看完做功課,一早關了N次。

也許,這種精深的、包含哲學層面的德國電影,需要具德國文化背景的才能領悟。我打算看龍二怎么介紹。

而我?只能說:不懂欣賞。

4

到我最喜歡的八卦時節了。

不過,今天不八卦了,這些wiki上有得查看,比如俩天使這么老,就因為他們是老朋友啦;馬戲女演員是導演的女朋友,八周學會電影中高難度的馬戲動作,所有動作都是她自己做的,……她不當演員,可以去演馬戲。

想提一下的是,導演Wim Wenders曾導演了一部我見過的最悶最悶最悶的大悶片,《德州巴黎》,看過一遍不願再見第二次。雖然那時候我還不到看這種片子的年紀,感覺可能有偏差,但看電影美好的體驗實在給破坏了,談起色變,尚有余悸。

我覺得對這種拍出來純粹為考驗觀眾耐悶意志的大悶片,應該有勇氣say NO!說我沒文化就沒文化吧,沒文化也好過被活活悶死,對不?

原貼地址:http://paowang.net/post/10030497

标签:

『知了会』看电影:柏林苍穹下

2009年10月12日 s因素 评论已被关闭

看电影:柏林苍穹下
这是一部像哲理散文诗一样的电影,黑白的基调,两个天使每天在柏林城里巡游,能听懂人们内心的独白,只有天真无邪的小孩和盲人能看见他们,作为非生命的精神的存在,让他们很羡慕人间的一切,最后天使甲选择了下凡,和一直关注的马戏团女主角相爱,故事就结束了。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电影里人们的自言自语,德语的旁白听起来就像唱歌,片子的开头部分我看了好几遍,骑车带孩子匆匆忙忙上班的女人,一边赶路一边在心里抱怨,刷房子的女人的疲惫不堪,一个失恋的觉得没人爱他的男孩,一个聋哑的孩子想加入到玩耍的同伴中去,孤独的父母和喜欢摇滚的儿子永远互相不理解,那个母亲过世了却并不觉得难过的中年男子,在母亲的老屋里闻到的还是那股味道,看到的还是母亲积攒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一切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不光是在柏林,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都会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着,这些场景让人似曾相识,心有戚戚焉。我是谁?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哲学思考不停地出现在影片中凡夫俗子的脑海中,人生的无奈,失意,茫然,人与人的隔阂,都透过天使的观察的眼睛表现了出来,但即使这样,天使也还是要下凡人间,一杯咖啡,一根雪茄,寒冷中互相揉搓取暖的双手发出的擦擦声,都那么吸引天使,让天使心生向往,当然最吸引天使的还是面临困境对未来却依然乐观的马戏团女演员,最终下凡和女演员相爱,一起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去了。感觉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爱情片,虽然以爱情结尾,但情爱的笔墨并不多,更像励志片,马戏团女主演面临困境不沮丧,不颓废,对生活仍然充满热情,身心都健康的样子似乎才是吸引天使的主要原因,导演通过天使的行为告诫人们,人生苦短,再无聊无奈的人生,也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活在当下,天使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对影片的背景古狗了下,战后的柏林城,人们似乎都失去了童真的心灵,对生活失去信心,哲学家导演用这部影片表达了一种信心重建的意愿。我认为这不光是战后柏林城的问题,在如今这个浮躁的世界,我们的确应该回到童年时代,把每天都当成新的一天,发现生活中新奇的东西,并且用心去体验。就像哪位哲人说的:“生活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PS八卦
一,影片最后献给老天使,和三个编剧。我觉得他们都有一颗纯真和热情的心。
二,导演真可爱。
三,原来主演是导演的女友。
四,拄着拐杖喃喃自语的老人是不是导演
五,我不觉得是闷片。
六,相比天使之城,我更喜欢这个片子。
七,谢谢推荐。
2009-10-12

标签:

柏林苍穹下之闷片笔记

2009年10月12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勉强坚持看完电影,为写影评搜索了一些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从美国回到德国的导演文德斯就是一个老天使,本片是他的自传。他的原型是电影里那个能感觉到天使,端着咖啡杯跟天使单向对话和握手的美国电影工作者。他的盔甲30年前在纽约卖了500美元,算是老天使里比较老谋深算的。 

作为一个老天使,文德斯缺失了人类的童年阶段,出于对儿童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旁白在片子中反复多次——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你?为什么我会在这里,而不在别的地方?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梦吗?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只看到苹果和面包,他以为那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工作之后才有快乐的片刻;当孩子只是孩子时,糖果就是糖果,就是这样,在核桃树下,他张开手,非常激动,他总是等待着;朝一棵树扔一个树枝,就像向天空发射火箭一样。”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走起路来摇晃着胳膊,幻想着小溪就是河流,那些小泥坑,就是大海;当一个人还是孩子,他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个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生命,所有的生命又都是一样;当一个人还是孩子,他对一切都毫无所知,他没有任何习惯,通常双腿交叉坐下,前额的头发遮住眼了还不停地跑。”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一颗糖就能带给他无尽的喜悦,到了一个城市,就梦想着到另一个更大的城市。” 

观看本片的其他发现和感慨如下:

1.      天使不懂外语,下凡之后需要用装备换钱。

2.      柏林人除了小孩个个苦呵呵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人发愁的事各式各样,天使要是发愁除了悲天悯人就只一件事,他不是人。

4.      爱情是最辛苦的等待,老天使几百年才等到让他动心下凡的马戏团女郎;爱情是最遥远的未来,另外一个老天使还在等。

5.      想不开的时候,情绪有个拐点就拐过来了,没拐点的就自杀了。

6.      柏林人不事生产,都在自省和反思,弥留的人才去回忆生活中美好的事,幸福指数普遍不高。

7.      导演想说的很多很发散。

8.      黑白部分比彩色的好看,画面更有力量和层次。

9.      插曲很棒。

10.  最好提供一个老天使以外片中所有人物从1岁开始的时间表便于理解人物设置,老天使履历可参见德国历史。

11.  由本片改编的《天使在人间》有情节,简单易看。

12.  字数够了吧,废话不继续了。电影太闷,分若干段才看完,文艺片难道就不能有情节?!看完电影之后又看了龙猫和加菲猫才不那么闷了。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30480

标签:

【看电影】柏林苍穹下

2009年10月12日 Red Sox 评论已被关闭
柏 林苍穹下,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电影。说他著名,其实我以前从来没记住这个名字。但是在小学的时候,看过他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是当年的金棕榈 奖;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他和安东尼奥尼合作导演的《云上的日子》,雅俗共赏,是小资,文艺片爱好者,三级仔,苏菲玛索粉丝们共同的最爱。

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Alfa说的,一个德国版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只是仙女变成了中年男人,董永变成了杂技女演员。后来拍过一个好莱坞版的《天使之城》,讲的是一个故事。
但是除了这最最简单的情节,电影里几乎再没有其它可以推动戏剧性的东西,有的只是一个个彼此不相干的人的内心独白,两个天使诗一样的不知所云的朗读,空中 杂技表演和摇滚演出都是不加删节的从头演到尾,看得人不知所云然后昏昏欲睡。但是这样一部闷片,拿到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是文德斯最著名的片子。要 怎么看这部电影,才能看到那些不那么闷的东西?
× 天使
天使自古以来就在那里,他们见证了山川河流的变迁,看着第一个用两腿行走的人类迈出第一步,然后啊噢的开始说话。天使在人类说话以后学会说话,他们看起来 和人类没有什么两样,除了那对翅膀。其实,天使只在精神层面存在,他们可以是任何形态,看上去象人只是为了方便人类去想象他们。除了精神世界,他们并不能 象人类那样感知世界,比如触觉,味道,颜色。
按照导演的解释,天使们激怒了上帝,被上帝发配到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柏林。在这里,他们能做的只是观察人类,记录人类的行为和思考,虽然偶尔可以把手放在人的肩膀上帮他们减轻些痛苦,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对人类的行为无能为力,比如自杀,比如战争。
所以天使的世界是黑白的,虽然他们长着翅膀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内心,看上去好象无所不能,但是那世界无法和人类的多彩世界相比。
× 女杂技演员
一个酒吧的服务员,梦想在马戏团成名但不成功。在大多数时候,她是孤独,忧郁,痛苦的,但是她喜欢思考,对生活充满渴望。在梦里和天使拥抱以后,她更加渴望爱情。
在很多时候,天使呆在空中,看着脚下的芸芸众生。但是当这个女孩在绳索钢丝上表演的时候,是她在空中,天使在下面抬头望。
× 美国来的明星
这是我在电影里最喜欢的人,他的每一次出现,都让电影充满活力和希望。他来柏林拍一部二战电影,在里面寻找失踪的兄弟。他其实是一个老天使,在三十年前的纽约来到人间。他热爱着人间的生活,同时可以感受到天使的存在。他伸出手,欢迎天使们进入这个多彩的世界。
他是第一个和天使面对面对话的人类。因为和他的握手,天使最终下定决心,降落到地面上来。
× 儿童
当孩童仍是孩童,
爱提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是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在这儿,不在那儿?
时间从何时开始?空间在何处终结?
阳光下的生命,不是一场幻梦吗?
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不是面前这个世界的幻象吗?
鉴于恶与人的事实,
真有恶这回事吗?
为什么,我这个人,
在来到人世前并不存在?
为什么,我这个人,
总有一天不再是我?
只有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天使的存在。那是因为,只有孩子们,才会去思考那些精神上最本质的东西,只有他们最接近天使的存在。那些大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些精 神层面的东西。听听他们的喃喃自语,他们为生活所迫,或者为情所困,或者为世间俗世所烦扰,他们的内心,已经不再象孩子那样纯洁无瑕了。
× 老人
我们看到老人内心中重现的历史,那些穿着制服的党卫军,成堆的尸体,战争过后的断壁残垣。老人曾经是一个演说家,曾经有能力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但是现在,他已经失语。除了天使,别人已经听不到他的话了。
他曾经也是个老天使。现在,他正在等待着死亡。
“只有古罗马的路通向远方。。。”
× 再说天使
天使以第三者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他们永远是客观的,但是也是没有感情的。除了精神,他们一无所有。只有真正进入了这个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做到体验。体验快乐,体验痛苦,体验生命,体验死亡。
× 战争 1945 – 1987
电影很多次的提到战争:
- 50年前的。。。奥运会 (1936年柏林)
- 被那些只凭借妄言狂语便赢得民心的人所引导 (希特勒)
- 老人眼中的历史和战争留下的遗迹
- 天使们眼看着人类开始了另外一个历史,战争的历史,但是他们无能为力
这个电影拍摄于1987年,那个时候,冷战还没有结束,柏林墙还没有倒塌。城市和人民都还伤痛未愈,他们渴望回到战争前的那个统一的,美丽的德国。天使来到人间,隐喻着柏林和德国人民,渴望走出战争和冷战。天使记录着的历史,是黑白的,人类充满希望的生活,是彩色的。
× 柏林墙
天使乙听了天使甲的话,摇头说,那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然后他惊奇的发现,天使甲变成彩色的了,回过头去看,他走过的路留下了脚印。
那段是在一段高墙边拍的,墙下有两个士兵。那墙是不是柏林墙,没地方查到,龙二请证实一下。姑且假设它是柏林墙吧。
天使留下的脚印,是从墙的方向走过来的。想想那几十年来,有多少人穿过那道墙,逃到西边来。东边的柏林是黑白的,西边的是彩色的,这隐喻意识形态太浓。不过现在,柏林墙真的早就没有了。。。
× 综上所述
柏林苍穹下,整个的电影是不连贯的,但是导演希望你能看到很多东西,用这些东西,把电影连起来。
电影里充满隐喻,想表达很多不同层次的东西。
导演并不一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每个层次。
我所理解的,未必都是导演要表达的层次。
× 又及
我喜欢这样看电影的方式,它让人更用心的思考,就象精读一本书。
身是客同学,这样的电影,不用上索隐派,怎么看?
× 又又及
如果别的电影都是一部部小说,柏林苍穹下,它就是一首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