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09年10月 的存档

【看电影】蓝风筝

2009年10月26日 Red Sox 评论已被关闭

1978年,出生于电影世家的田壮壮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他的同学有导演系的陈凯歌,摄影系的张艺谋,顾长卫。这一批人后来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1979年,受好友英达和他的父亲英若诚的影响,姜文爱上了表演。这一年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未被录取,第二年他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1980年,没考上大学的王朔从军队复原,在北京的一家药店卖药,每天靠着伶牙俐齿赚同事小姑娘们的瓜子零食吃。后来王朔靠写作出名,全中国除了琼瑶就属他卖的书最多。他的小说大多数以小时候生活的军队大院为背景。同一年,王朔的发小叶京考上了大学,但是第二年自动退学。
198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广西电影制片厂。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在第二年争取到了独立拍片的权力。1983年,他们四个人合作的《一个和八个》一鸣惊人,成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
1984年,陈凯歌导演了《黄土地》。
1985年,娄烨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他在毕业前夕,经历了天安门的那个风波。
1985年,田壮壮导演了《盗马贼》。那以后他拍了几部赚钱的商业片,其中有风靡一时的《摇滚青年》。
1987年,张艺谋导演了《红高粱》。
1990年,田壮壮因导演《大太监李莲英》和姜文合作,受到了姜文那种“认真劲”的感染。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清史,走访了最后一位太监。那部电影虽然在艺术上并不成功,但是田壮壮从此下定决心,不再拍任何自己不想拍的东西。
1992年,田壮壮开始构思《蓝风筝》的剧本。他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希望能拍一拍自己从小看到的故事。那时候一位电影前辈曾经忠告他,建国以后的十七年不能拍。其实,建国以后的29年都不能拍。
1993年,《蓝风筝》送审不通过,被田壮壮私自拿到了东京电影节,电影拿到了最佳电影和最佳女演员大奖。但是田壮壮的这一行为导致中国官方代表团从东京电影节集体退出,此后田壮壮8年不能拍电影。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得到金棕榈奖。
1994年,张艺谋导演了《活着》,电影至今不能在中国大陆上映。《霸王别姬》,《活着》,和《蓝风筝》,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最高峰,三部电影的题材,或 多或少,都以中国49年到78年那一段历史作为背景。此后,第五代导演开始沉寂,田壮壮不能拍电影,只好帮别人监制,2001年重新执导,虽然还保持着珍 贵的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情怀,但是已不见第五代导演的功力;张艺谋不再涉及政治题材,改拍《英雄》《奥运会开幕式》等商业大片;陈凯歌一直无法超越自己, 《无极》,《梅兰芳》都无法和《霸王别姬》相比。
1994年,同样在军队大院长大的姜文,根据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演员转当导演。他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同样获得好 评,但是电影至今不能在国内上映。姜文只好走入另外一个极致,《太阳照常升起》拍得漂亮但是不知所云,里面充满隐喻和暗示,直指1966到76年那个年 代。电影顺利通过审查,但是大部分人都看不懂。
2005年,已经和王朔闹翻了的叶京,对童年时候的北京和军队大院生活念念不忘,自作主张拿了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写剧本,第二年拍出了电视剧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是一部只有北京人北方人经历过70年代并且不在乎拖沓无比的电视剧情节的人才喜欢看的片子,不喜欢看后果自负。)
2006年,被称为第六代导演的娄烨决定拍一部反映他自己大学生活时代的电影。因为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1989年,他决定在剧本和拍摄上不考虑任 何外在因素的限制。电影里郝蕾在大学生宿舍里大量的做爱,在坐着卡车去广场的路上,背景音乐是《恋爱的犀牛》的插曲《氧气》,一首关于高潮的歌。《颐和 园》在戛纳电影节没有得到任何奖项,娄烨同样因为私自送片参展,五年内禁止拍片。中国国内的禁片,以前虽然不能在影院正式上映,但是在网上总可以找到介绍 和评论。但是《颐和园》已经现在已经被全面封杀,在豆瓣上都不见踪影。

。。。。。。。。。。。。

1953年,斯大林逝世。铁头的父母林大龙和陈树娟结婚,他们在婚礼上唱了《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那时候的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希望。第二年,铁头出生。
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蓝太太的店铺被合并,她的房东们也被减了房租。
1957年,中共开始整风运动,欢迎党外人士和知识分子,群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但是这一运动很快演变成了“引蛇出 洞”,提意见的人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整风变成了反右进而扩大化,很多单位按百分比指定右派。铁头的爸爸因为去了一趟厕所,被指定成右派,送到外地去 劳动改造。铁头的大舅,一个驾机起义的军官,眼睛开始出问题。大舅的女朋友朱英,因为不愿意陪领导跳舞,并对跳舞这一“政治活动”表达不满,被迫从文工团 复原,进工厂当了工人,不久又被抓进监狱。不久,铁头的爸爸被大树砸中了头部,死去了。
1958年,毛泽东发起了“除四害”活动,全民上街消灭四害,包括后来被认为是益鸟的麻雀。
1958年,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党和毛泽东开始急于求成。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和大食堂,全国开展大跃进和大炼钢铁运 动,准备十五年内超过英国。铁头的妈妈树娟为了支持农业生产,去下乡劳动,铁头一个人在家里,由姥姥,大舅,邻居奶奶,和林大龙的同事李国栋照顾。国栋因 为在反右的时候写了揭发大龙的材料,间接导致他的死亡,所以一直心怀愧疚,对铁头母子照顾的无微不至。
1961年,因为工业农业上的冒进,以及中苏交恶,导致了了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叫做三年自然灾害)。这个错误在62年的七千人大会被纠正,刘少奇做了报 告,说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毛主席退居二线,生产得到发展,大家终于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吃上饺子。这时候李国栋叔叔已经和铁头的妈妈结婚,但是 因为工作劳累,长时间的营养不良,,李叔叔肝病发作,在过年以后不久就死去了。
60年代上,铁头的妈妈为了铁头的生活和前途,嫁给了一个军队的老干部。铁头不喜欢在继父家的生活,但是为了能和妈妈在一起,他留了下来,并且向从前的邻居玩伴描述他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1966年,毛泽东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打击“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铁头所在的学校和其它所有学校一起,开始停课闹革命,把校 长抓起来批斗,剪掉了她的头发。铁头的继父感觉到了风暴的来临,要求和铁头妈妈离婚,并把一些给铁头母子和他自己儿子的存款交给她保管。
1966年,大字报贴到了铁头的家,继父终于被抓去批斗,铁头妈妈为了保护继父也被抓走,只有铁头一个人被痛打一顿后躺在地上,看着挂在树上已经破烂了的蓝风筝。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我党发动了很多的“运动”。这些运动,只有文化大革命在官方文件中被正式的,全面的否定。1966年以前的那些运动, 因为各种各样阻力的存在,虽然党内很多人在1978年以后努力纠正,但是运动本身并未完全否定。比如反右运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承认了反右运动的严重扩 大化,并且平反了五十万右派中的绝大部分。至今,只有不到1000个右派未被平反,但反右运动本身的结论未被进一步纠正。就连已经被否定的文化大革命,在 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之后,也逐渐的变成了禁区。这就让中国的导演陷入了一个困境:任何创作都需要一个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但是建国60周年了,有三十年的 历史不可以提及,让他们怎么拍出好作品?

《蓝风筝》,是田壮壮迄今为止最好的片子。平实的叙述,暗淡的摄影,看似不慌不忙,但是跨度了铁头从出生到长大的13个年头。电影里几乎每一个物件和情 节,都紧扣铁头成长的那个时代背景。最明显的是那个飞起来落下去,又飞起来再落下去的蓝风筝。此外还有那个掉了头的陶瓷马,当作红盖头的那块红布,两次停 电,还有大舅眼中越来越暗的光线。电影在继父被红卫兵抓走那一刻嘎然而止,田壮壮不愿意为了一个可以通过的剧本而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他为此付出了十年 的代价,我们得到了一部好电影。

如果说《蓝风筝》有什么缺陷,我觉得电影本来是以铁头母子的感情作为主线的,铁头唱的乌鸦歌,朱英在舞台上和张丰毅的那段表演,还有其它的很多母子之间的 细节,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因为铁头成长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他身边的人的悲欢离合,这一副线实在太过强大,把本来应该更突出的主线给遮住了。还有李雪健 对吕丽萍表达感情的那一段,对话和表演稍显做作。

所以在我眼里,《蓝风筝》还是比《霸王别姬》稍差。《霸王别姬》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曲高而和者众”,我们不应该因为陈凯歌趋于平庸而否定它。

还有很多人说《活着》是张艺谋的代表作,我觉得根本不是。张艺谋的长处在于对光影色彩的控制,他前期拍的那些电影才更体现了他的特点,活着只是因为有了一部好小说。

不过在霸王别姬,活着,蓝风筝,这一个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高峰之后,中国再没有导演能超越他们,包括他们自己。

如果有一天,中国那些不能提及的年代全部解禁,我相信会有无数的好作品拍出来,写出来。现在,我希望有更多海内外的资金可以资助导演们去独立的拍电影,哪 怕电影不能通过,哪怕电影只能在海外上映,只要导演们可以衣食无忧。为了进入内地的电影院赚几个钱,而把自己的思想剪得七零八落,不值。

原帖地址:

http://paowang.net/post/10035849

标签:

【看电影】蓝风筝

2009年10月26日 Nana 评论已被关闭

————以此向鲍昆老师致敬

我第一次看《蓝风筝》可能是三年前,刚有风行的时候。这周的作业是《蓝风筝》,就在风行上找,想再看一遍的时候,风行上就找不到了,只有《追风筝的 人》。如果这追风筝的人也是说中国的事情,风行上还会有吗?我很怀疑。也许风行现在越做影响力越大,禁片都不能放了。可我想不出这电影为什么会被禁。刚才 从纽约回来的路上,时间刚好够再看一遍,看得头晕,还是想不出所以然。连带田壮壮也被禁八年,这到底是为什么?

《蓝风筝》说的是从1953年3月5日到1968年11月7日,陈树娟三次变成寡妇的故事。她的三任丈夫,分别在这十五年中因为反右斗争,三年自然 灾害和文革迫害致死。这三次事件,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都死了无数人。《蓝风筝》既没有控诉,也不是批判,就是通过一个小男孩铁头的诉说,来表现这 三件事。

阿城对七十年代的定义,是1966到1976,对八十年代的定义,是1976到1989。如果请他来划分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不知道他会怎么分。我 猜,阿城可能会说,从1949到1966,是一个,叫做五六十年代。那些年代太遥远,我只能从父辈那里听到,从书里读到,从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当然,也 不是现在拍的电影电视剧。为了避免政治问题,为了通过上级审查,国内的导演们一窝蜂从清朝拍到明朝,从唐朝拍到汉朝。这样总是安全很多。

前几天,英明神武的会长发信提醒大家,注意!禁片!谈政治要小心用词。我也不懂政治,只好用道士柳二体掰几句。

我小时候在东四四条的一个四合院里面住过很短的时间,知道一些院子里面的事情。后来虽然回去看过大院的样子,但印象十分模糊,很多是听大人讲来的。

那个院子住了很多爸爸的同事,后来我还经常见到老邻居。北京的四合院里面最尊贵的房子是面南背北的一溜,叫北房。我们院的北房住的是一个工人造反派 的头头,我不记得他的样子了。但记得他老婆,爸爸单位食堂的炊事员,我去爸爸单位吃饭的时候经常见到她,很胖,脸上泛着油光,长得比较凶恶。不知道她叫什 么姓什么,因为大人们提起他们的时候,都说江涛他妈,江涛他爸。江涛是他们的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哥上小学的时候常常被江涛欺负。他们家确实趾高气扬,在院 子里面很横,大家都避免跟他们有任何接触,江涛他妈妈凡事喜欢叉着腰站在他们家房檐下对着院子中间破口大骂。

和北屋对着的是南屋,南屋住的是爸爸单位的一个当权派。他们看起来还是知识分子,没有江家那么野蛮,有两个女儿,女孩是不欺负人的,只记得她们两个 很好看,总是像公主似的。那时已经是文革后期了,我从未看到过什么大字报和批斗会什么的东西。后来听说那个叔叔被定义成了三种人。

西屋我已经不记得住的谁了,东屋我印象深刻,范叔叔和李阿姨。我和他们的女儿一样大,很多年还有来往。因为爸爸和范叔同属一个部门,有很多工作关 系。范叔叔前几年出了车祸,去世了。妈妈才告诉我说,你看范叔叔长得像不像外国人。我说像啊。妈妈说,范叔叔只有妈妈,他妈妈四十年代在上海当佣人,主人 家可能是美国人,生下了范叔叔就走了。他妈妈就把范叔叔自己带大。我说怪不得范叔叔有那么大的鼻子和那么卷的头发。范叔叔的腿也很短,眼睛到嘴巴的距离很 长,也许父亲是犹太人。他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找女朋友很困难,所以找到李阿姨的时候,还想办法把自己的年龄弄小了几岁。李阿姨是骄傲的工人阶级,总不能 和一个又难看成分又不好还老的人结婚吧。结婚后范叔叔继承了上海男人的优秀传统,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活,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每天下班都戴个小围裙在院子里面 快活地做饭。

里院的东北角住的是许叔叔。他儿子也和我一样大。许叔叔很有才华,并且也是一个模范丈夫,和董事长一样,织了他们家四口人所有的毛衣毛裤,还和我妈 妈交流过花样织法。他妻子是我爸爸的大学同班同学,比较不会料理家务的那种。许叔叔八十年代离婚了,和他的大学同学又结了婚,后来双双在海南遭遇车祸,都 没了,很可惜。

我们家住在里院和外院的连接处,影壁旁边,一处很潮湿阴暗的房子。四条是我最早的人生记忆。我记得有一天晚上,爸爸出差了,是范叔叔把我和奶奶从车 站接到家,大门已经在里面被门栓那样的东西锁住,进不去,范叔叔拼命叫门。院子里面的朱奶奶来给开了门。可能那之后过了几天,妈妈也从疗养院回来了,拿了 一网兜脸盆暖壶之类的东西进了大门。我正在院子里玩,看到就叫了阿姨。结果朱奶奶告诉我说,叫妈,那是你妈。我听到转身就往家里跑。

我在四条烫伤了脚。奶奶烧了一锅开水放在门口,我去院子里面玩,一脚踩到锅里。脱下鞋袜的时候,皮都连了下来。奶奶很内疚。我被天天抱去医院换药,结果又传染了肝炎。

有一件事是后来大人告诉我的。邮递员来送信,有一封我妈妈的,别人就拿给我了。我拿着信,就要送给妈妈去。可妈妈上班了,我就从院子里出去找,一直 走到了朝阳门,被警察叔叔抱回来了。幸亏我拿的信上面有家里的地址。我被送回去的时候据说院子里面很多大人都已经出发分头去找我了。那时候我可能不到三 岁,居然自己走了快三站地。所以看到《蓝风筝》里面铁头拿了他妈妈的挂号信,我就很紧张,怕他自己走掉或者把信丢了。

其实电影里面铁头的那种说话方式,我也会。不就是关上鼻子门嘛,看了蓝风筝以后,常常在家里表演。北京土话我说不来,但这种腔调还是很容易学的。

《蓝风筝》非常好看,太好的电影我也不知道说点什么。有机会的话,所有的人都应该看看。妈妈曾经和我说,刚解放的时候,人人都欢欣鼓舞,工作得不知 疲倦,人与人之间非常真诚,和气,礼貌。社会根本不是现在的状况。我不知道那个年代是不是电影里面的样子,但很多细节非常的真实。比如四合院里面的一个柱 子上,挂了一面圆镜子。那个镜子,我在很多人家的门上窗户上都见过,据说是为了避邪。还有院子里面的奶奶,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老太太了,小脚,颤巍巍的走, 头上绑着的黑布,是为了掩盖发际的。包括铁头妈妈训斥他的那些话,妈妈很多都原样训斥过我。我现在又原样训斥着我的下一代。。。

标签:

【看电影】蓝风筝

2009年10月25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蓝风筝》,这是第二回看,故事情节都知道,再看一次,感觉就有点淡。如果是北京人的话,又是在胡同四合院里长大的,可能会更有共鸣。

从头串到尾的那个《乌鸦》歌,那个旋律,听着开头还入调,渐渐就变得拐扭,歌词也不口语化,结尾也结得突兀,很怀疑不是老北京传下来的。后来仔细看了片尾字幕,居然做音乐的都是日本人。这种没头没尾的结束,的确很有日本风格。

说实话这歌真的让我比较纳闷,一般来说,片头,片尾,再加上电影中间时隐时现的同一旋律,毫无疑问,这首歌的基调应该也是这个电影的基调,但我从歌词里,却不怎么能理解歌与电影内容的关系。小乌鸦受母恩,长大知道回报,如果单是指铁头和吕丽萍的关系,好象除了最后救母这段(而且也没救成)还擦点边,基本上跟电影没啥关系,母恩是受了,但回报真是远远谈不上的,如果往深里挖挖,非要说是隐喻的话,把母亲比作祖国啥的,我就更不明白了,这电影里面,母恩是一点挨不上,反而大有受虐待的意思。要不怎么会被禁呢。

说开了,其实这片子,基本上没啥可禁的,对反右呀,大跃进呀,文革呀,该批判的早都批判了。非要禁,我觉得应该是禁大哥的女朋友那一段,这是隐私呀,怎么能公开呢。所以得禁。

这部片子,归跟结底,就是用铁头家把那十来年里该发生的和不该发生的事都串了起来。铁头她妈就是个轴,连结着她娘家和自己三个家的轴心人物,命是苦了点,谁叫她要在这电影里头出现呢,所以只能是这个命。

电影是93年拍的,电影里的主要演员,大家都很熟了,演得都很平淡,比如濮存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觉得很真实,生活就是这么的。

演得用力的是李雪健,得,从头到尾一居心叵测的样儿。人家结婚,他来晚了不说,弄一堆小玩艺儿,把马和羊算一家,结果那马的头还无缘无故就断掉了,要叫我妈说,怎么也是不吉利。背后打人小报告,把人家打成右派发配出去了,家里剩下孤儿寡母,等外面男人一死,他立马就上门找活儿。我不知道当时风气怎么样,院里对这样的情况会不会有风言风语,总之电影里是一片详和,小铁头生病,院里老太太晚上去看铁头,家里铁头睡着,吕丽萍和李雪健在家坐着,天都黑了,这老太太居然也没啥想法,感觉就已经把他们当一家人似的。就这么开通。有一场镜头,李一进门就要水喝,口气跟招呼老婆一样,都到这一步了,最后还再来个表忠心。

诂计要是换个别的演员,别老是折着脸的低着头的,从天真烂漫到后悔赎罪,一切大概也就顺理成章,令人接受,偏偏李雪健来演,整一个老谋深算。这个路子,可以一路跳到李雪健病后复出演的朱文的《云的南方》,也是把普通人的生活,演成莫名其妙。

相比之下,很赞那个演继父的。着墨不多,但很到位。

原贴及讨论地址:http://paowang.net/post/10035389

标签:

【看电影】买凶拍人

2009年10月19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前两天有网民选出近六十年来最差的十本书,《鹿鼎记》居首,理由是,小无赖居然左右逢源妻妾成群,分明是在歌颂流氓手段和“一夫多妻”制。

看完《买杀拍人》,偶想,要是请网民们评近六十年来最差的十部电影,这部应该肯定会高居榜首,理由太明显了,杀人狂徒,以杀人为儿戏,血债累累,却逃过法网,逍遥法外;年青导演,不但自甘堕落,助纣为虐,还低级趣味,追求AV女角当情人。

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把这部电影从本质上批判一通以后,回过头来,纯技术上的,再看看这部电影的其它方面。

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还是很搞笑的。之所以搞笑,基本上是因为那些角色太莫名其妙了。或者用流行的切口来说,就是太无厘头了。

无厘头是周星驰电影的标志,自从周的电影流行以后,香港很多电影也多无厘头起来。其实我真的不太能够理解这种无厘头有什么好的,更是不太能够理解我们泡网里面,至少有两个才女,都居然喜欢周的电影。难道生活就真的那样没有头绪,没有逻辑可循吗?

不能否认,无厘头里也有天真,认真,也有真情流落,但我觉得如果是发生在小朋友身上,还可以理解,但是老是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是不是有一点发育滞后的现象呢?

也许大家都比较喜欢爱小朋友的缘故,或者本身就是小朋友的缘故,对无厘头的现象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那个刘以达,本来就长着一张很欠扁的脸,再对着镜头说上一大段很欠扁的台词,结果就比较搞笑了,就看到《蜡笔小新》里面那个正男似的。

基本上电影前面大半部就是这样的无厘头,如 果无厘头还可以原谅的话,后半段的弱智就不可原谅了。整个的整个,就是因为杀手没来得及说那句关键的话,而那位导演要求重拍起。自那以后,整个儿就是荒诞 了。总之,导演(不是戏里的导演,而是电影导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观众就是傻子。你说一百来个人不跑,他们就都蹲地上不跑,你让他们关小黑屋他们就乖乖 呆小黑屋,没人看着也不动,你不让老伯进门喝茶,他们就得呆在铁栅外面,你让警察学习穿墙术穿过铁栅进来他们就一声不吭能够进来。你让杀手逃跑他们就能搞 个出口逃跑,那个出口前面一百来个人包括饭店老板一个都不知道。

嗯。导演呀,偶其实很想告诉你,做电影的, 蒙太奇切换镜头就不说了,至少,配音对口形总可以吧?就算别的杀手说的不是标哥,但那位青年才俊第一个片子能剪那么好,就算不对口形配音,这里多剪一刀, 切个镜头,配个画外音啥的,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人都死了,目的都达到了,杀手是这个不是那个,又有什么关系?非要搞出后面那么弱智一段,是为啥呢?

最后说一句,《买杀拍人》,在香港电影里最多就算是一个非主流,看惯香港警匪片黑帮片赌王片鬼片啥的观众们,看了这个电影,有点新鲜好玩的感觉。也就这些了。

原贴及讨论地址:http://paowang.net/post/10032897

标签:

【看電影之3】買兇拍人

2009年10月19日 身是客 评论已被关闭

1

我在香港,不看港產電視劇,不看港產片。
這話說得好像有點裝逼。
港產電視劇,每天攤在那里看,會發現時間嘩嘩地流去,腦子好像也嘩嘩地流去。後來,除了看比賽,看電影,電視機都懒得開。
而港產片,自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标出一大批佳作後,沉淪至今。後來的港產片,基本上等同爛片的代名詞,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看。

2001年,都跟我提《買兇拍人》不錯。向我提的人,自然知道我的脾性,──脾氣不好,推薦了爛片浪費我表情,要罵人。
我將信將疑,疑心重重地看了,覺得不錯。那時候還沒迷上黑色幽默片子,根本不知道Guy Ritchie是who。
2009年,我推薦《買兇拍人》給人,自己又看了一遍,發覺時隔一個抗日戰爭這么久依然感覺不錯。這時候我已迷上了黑色幽默,迷上了Guy Ritchie,也許听聞太多的七十碼、俯臥撐、躲猫猫事件,我覺得生活就是這樣子诙谐,诙谐社會嘛。

2

曾經辉煌的港產片,為什么呼啦一下子成了爛片?
是投資者的態度變了還是觀眾的口味變了?
許多人歸咎於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電影業萎縮。

導演彭浩翔介紹《買兇拍人》時說:“这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当我经历了多年时间而争取到这个执导机会时,正正踫上了香港电影业最低潮的时间,每年由制作三百多部影片,回落到只有六、七十部。因此,我只有十五个工作天去完成它,我只能说对香港的新导演来说这已是个不太差的待遇。但其实香港人普遍面对着这样的困境,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的经济神话幻灭,每个人都要面对逆境,我相信这是连杀手也不能例外的。中国人有句谚语:‘马死落地行’,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是我最想在片中表达的东西。 ”

在《買兇拍人》里,張達明飾演的学成归来的电影導演系高材生阿全沦落到在三級片場打下手,兼卖“草”,還屢遭欠薪。彭浩翔通過張達明的遭遇,道出這時期導演的辛酸。

我覺得彭浩翔太谦虚了。
這事根本不關什么金融风暴不金融风暴的,他花了五十萬美元,用了十五天時間,拍出了這部低成本處女作,不一樣好看?

這還是關係到編、導、演的才氣問題。

隨著老一批電影從業員外跑的外跑,息影的息影,凋零的凋零,我們還有啥可看的?陳冠希的小雞雞?

3

看電影活動,我又推了《買兇拍人》,又要看第三遍。
推是我自己推的,要評它,卻覺得實在沒啥好評論的。看的時候哈哈笑,看完后覺得好看,給說怎么個好看法,還真說不清道不明。和《柏林苍穹下》簡直沒法比,沒那么多談資,無深層的東西,不來触摸你的靈魂。但你不能說香港冇文化,因為這就是香港的文化。

現在听見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經常要笑。香港這地方,有它自己的文化,就看你懂不懂欣賞。如果蘇州的評彈算一種文化,在香港的街頭桔一串魚蛋為什么不能算文化?

香港的文化,就是草根文化,非常生活化、非常無厘頭。
《買兇拍人》是我所看見的,除周星馳的電影外,极能體現香港文化的一部片子。

4

《買兇拍人》很夸張是吧?

杀手的印花套餐?我有許多毛狗狗都是用惠康、百佳的印花換來的。
扮清洁窗户跳樓?1998年,香樓樓市泡沫,許多負資產跳樓,那時候的報紙報道好不熱閙;
Bart丈人要買兇杀老婆?生活中,夫妻恨不得對方死的不在少數吧?升官發財死老婆。
黑社會?黑社會也是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2009年8月6日新聞:“‘尖東黑霸王’遭斬死”
2009年9月22日新聞::“ 5漢街頭被斬,負傷狂奔”

真實的生活往往會超出你的想像。

5

八卦一杖。
本來這部片子張達明的角色想給黃子華的,黃子華檔期不對,所以找了張達明。

黃子華是超級有才的一個人,不過長得呲牙咧嘴實在丑,在銀幕上的發展反沒張達明順利。那時候,黃子華辦“棟篤笑”,一場又一場,很受歡迎。97前后,他開始讓張達明當他“棟篤笑”的拍檔。一開始,我還不太接受張達明出現在里面,后來慢慢也習慣了。最近張達明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黃子華也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傳他們因財失和,當然,黃子華出來辟謠。可以說黃子華絶對是張達明“棟篤笑”的入門老師,俩分別獨自上廣州“棟篤笑”,總有點那個啥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原帖地址:http://paowang.net/post/1003268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