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河一把火》是部有点冷门的电影,下载的过程痛苦漫长,最后剩了一点就是不走了,我忍无可忍干脆不管了,改了后缀名直接看。
东欧人的艺术天分是天生的,我觉得他们的艺术能力指数一生出来就比其他的人高一个等级,也有可能是他们多桀的民族命运催生的。生活安逸了,所表现的东西就会缺少力度,描写每天都在吃猪头肉肯定比不上每天都想吃猪头肉更动人。《锦绣山河一把火》的内容并不复杂,波黑战争中的南斯拉夫人是怎么战斗的。
片中反复的强调兄弟阋墙的主题。一对发小从小到大混在一起,过着山中不知岁月长的田园生活,一直到战争爆发;隧道外的穆族指挥官是隧道内的塞族指挥官的妹夫;开杂货铺的胖老板和瘦邮递员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就像波黑战争中的塞族、穆族、克族一样,他们拿起了现代化武器,趴在不同的战壕里,千方百计的想要干掉曾经的兄弟。电影在表现这方面的时候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没有什么思前想后的恻隐之情,兄弟们见面相互打招呼的唯一方式是子弹,无所不用之极。女教师从隧道外走进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因为这个女教师的故事,这部电影有了普遍意义,因为很多人类在互相残杀的时候都用过这样的招数。我很钦佩女教师这个桥段,诗意的,悲伤的残忍。
他们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好像不是因为手指头被剪了这么简单。不过,波黑战争的原因大概也不复杂,对有信仰的人来说,一生大概只有两个状态,要么在战斗,要么在准备战斗。一大家子人围坐着,在风和日丽的户外聚餐,电视中的画面或者演讲激发了心中的信仰,于是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捍卫战争中,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想想《勇敢的心》中华莱士的鼓惑就释然了。当然,换个角度看,战争本身也很莫名其妙,你能解释清楚我们的三年解放战争吗?几百万中国人互相残杀,开心得不得了,还拍了很多大片用以献礼、纪念,彰显。从来没有感到荒唐悲凉吗?
我是个没有信仰的人,也没什么坚定不移的信念,初中的时候看高阳的《胡雪岩》深受教诲,时至今日我还是当年的那个想法,如果爆发战争,那就把家人找个山沟安顿好,然后我出去捞世界去。日本人美国人苏联人蒙古人南蛮子谁说了算我都没意见,我过我自己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正常人,包括被我们关进医院的所谓的精神病患者。本片的导演并不是莽汉,他在解释兄弟阋墙原因的时候是细致有层次的来进行。隧道作为童年时兄弟俩故事的主要线索,一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这是那场战争的起始,那条有着象征意义的隧道被堵上的原因,这种仇恨是很难化解的。而具体到个人,两个那么相好的人是怎么进入你死我活的状态?胖子和主角在隧道顶上的那段问答是最好的注脚,就在他们的误会有一点点化解的时候……
片子的结构有点小花哨,但是想想这样的内容,如果一直顺着拍过来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很难演,也会让调子显得沉重,结构显得笨重,这么一想,现在的结构就有很大优势了。而且把童年那条线埋得很深,一直到最后与成年的结局汇合,这个很漂亮。
我很喜欢片尾结束时的那首歌,一剪子下去,嗷的一声嘶叫,全南斯拉夫人都在摇滚。
我发现维和部队在南斯拉夫人的眼中维持着万年无法翻身的小丑形象,他们在不同的电影中尽情的嘲讽维和部队,最突出的是同题材电影《无主之地》。在本片中维和部队也露了可爱的一小脸。
高唱着前南忠于铁托的革命歌曲,驾驶着大卡车冲出隧道的那个塞族老指挥官,是瓦尔特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那个瓦尔特,《桥》中的那个老虎。《桥》的导演是穆斯林,在波黑战争中饿死在萨拉热窝,老虎的扮演者巴塔,就是本片中的老指挥官是塞族,波黑战争后曾经打算竞选总统,现在还是议员吧。
感慨。
标签:
我觉得《出租车司机》和《本命年》很像,才放在一起看。
1966年李慧泉儿在北京出生了,那一年文革开始;10年之后,特维斯从越南退伍,在纽约找到了开出租车的工作,此时李慧泉儿该认识方叉子了,他俩 会一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去世默哀,经历来自唐山的震动,在街头上用帆布搭起来的地震棚里打闹。特维斯对着镜子说:You talkin’ to me?,李慧泉儿则在懵懂中经历变革。到了1989年的时候,特维斯会在做什么呢?那一年,李慧泉儿从监狱里出来,走进了和纽约一样冰冷的城市——北京。
我没去过纽约,《出租车司机》里面的纽约黑暗、肮脏,埋葬光明和温暖,夜里不眠的霓虹灯散发着廉价的敷衍的诱惑,无数人隐没在黑暗之中,被孤独和冰 冷吞噬。1989年的北京处于剧烈的变革中,之前几十年形成的一些东西被无情的粉碎,那是一个可怕的年代,每一天都在淘汰,各种欲望被释放出来,无节制的 疯狂生长。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北京是因为变革的速度太快而显得和纽约一样的光怪陆离,让人迷失,某个三个月未见面的朋友可能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 了。
李慧泉儿和特维斯就像臭水沟里的两根铁棍子,坚硬冰冷,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他俩是强者,不畏惧,随时可以像一截铁棍一样毫不留情的挥舞出去,从来 没拿自己当回事。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爱和不爱,没有嗜好,没有牵挂,没有留恋,就像在都市垃圾堆里觅食的流浪狗一样,不靠近别人,也不能让别人靠 近。唯一融化他俩的出路也被堵死了,特维斯的爱情被他自己笨拙的结束了,李慧泉儿的爱情还没表白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如果他俩能够有一个老婆,那么还有可能 寻找到一点慰藉,但是没有。整座城市就像一个永远旋转的大漩涡,他俩沉浮其中,因为没有牵挂而被甩的越来越远,每转一圈就离光亮的中心越远,离黑暗的边缘 越近。
有的时候,在十字路口等绿灯,或者在车上,我会突然放空,然后想,这他妈是什么地方,这鸡巴地方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他妈在这干鸡巴呢。全都是陌生 人,行人匆匆万家灯火,每一个窗口的灯光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所有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手里就像拎着一截螺纹钢,一步一步的走过,走累了就睡着了。如果特维 斯和李慧泉儿要是有一段恋情的话,那也可能是一段糟糕的过程,但是,哪怕是再糟糕的,也好过什么都没有,这两条流浪狗确实什么都没有。
特维斯决定自己来解决这一切,他活腻了。他觉得这个世界是被两种狗娘养的搞坏了的,一种是政客,一种是皮条客这样的东西:那就让我来终结一切。可笑 的是他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的那样死去,反而成了都市英雄。这是一个对现实充满轻蔑的,冷酷的,诅咒的结局,极尽讥讽之事。而李慧泉儿的结局则降至全片最 冷,他踉跄的逆着人潮,来到散场的剧院,无望无助,仿佛他是鬼魅穿行在人群中,或者他穿行在鬼魅中。李慧泉儿从来没考虑过生死,这世界跟他就没什么干系, 但是他却在最后处于弥留中。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却要死了。
《出租车司机》是想说,操他妈的,这世界就这鸡巴样了;《本命年》是想说,操他妈的,这世界为什么这鸡巴样了啊?
谢飞是个非常牛逼的导演,如果现在把他的电影看一遍,会觉得,我操,我们也阔过啊。《本命年》是某种类型片的一个高度,后来就没有人能达到了。那一 代人所经历的,所受到的教育,是第五代第六代天生缺失的。这电影里面的配角都挺有戏,最有意思的是管片警察小刘。这是一个有原则,但是充满市井气味的小警 察,他有制度内的那种强横的一面,毫不客气,也有人情味儿的一面,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油条,尽职尽责的小警察。刘斌演得非常好,让我想起谷峰、秦沛,还有台 湾的徐明。我国的很多文艺作品中的警察都跟小刘差不多的形象,这多多少少折射出我们对警察的希望。《出租车司机》则几乎是德尼罗的独角戏,一直到朱迪福斯 特出现,他俩好像手挽手走过那些事情,灯光都打在他俩身上。
不知道纽约现在怎么样了,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倒是随处可见当年的纽约,执政者唯一守住的底线就是枪支还没泛滥。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20多岁的小伙子 随时可以变成杀手,不信看看新闻就知道了,砍路人,砍恋人,砍亲人,砍自己,毫不留情。
You talkin’ to me?
你冷吗?
“你得多干活,少想,少说,多找朋友,像咱们这样的,有了朋友,就不怕了。”

标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