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10年5月31日 的存档

女蜘蛛的纯情之吻

2010年5月31日 哥舒夜带刀 评论已被关闭

来,我们来拧巴一个爱情故事。她爱他,他不爱她,那就把他俩圈进一个封闭的屋子里,然后让他俩在精神世界中纠缠,于是她开始给他讲故事,故事中有她 也有他,让他俩在故事和现实中跳进跳出。骨架搭的差不多了,现在开始进行加工。

故事发生在南美,那就让他是个纯贞的革命者,而她是个风情万种的红尘女子,既然这样的身份,那就让她为了获取情报才与他接触吧,这样才够拧巴,然后 让她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他。封闭的空间有很多,办公室、火车、饭店的厨房、病房……我们这次选择监狱吧。既然是监狱,那就让她换成男的好了——爆点出来了!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虽然可以给他们安排一点甜蜜……要有激情戏吗,没有激情戏吗,要有激情戏吗没有激情戏吗要有激情戏吗……关灯!

没什么比爱情更能感动人的了,默默付出的无望的爱情,凄美的爱情,在最苦的环境里摇曳着的爱情……

这电影和《朗读者》很像,不是指剧情像,而是整个路子很像。都是用纷乱复杂的年代作为背景来裹挟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朗读者》是忘年恋,这部 《蜘蛛女之吻》是男同性恋。《朗读者》的爱情故事是点缀,对时代的探索才是真实内容;《蜘蛛女之吻》的时代背景比较模糊,是用来制造氛围的,爱情才是主 题。拧巴的程度上二者倒是不相上下,《蜘蛛女之恋》让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穿着花绸子睡衣在牢房里扭来扭去,南美人的浪漫尺度还真是胸怀宽广。《蜘蛛女之 恋》大胆的采用了中国传统曲艺节目形式,牢房里她的独角戏,他不过是个道具;她说的那个故事是个双簧,她在说,那个女人在演。整部电影是她一个人的秀场, 她处于舞台的中间,聚光灯的焦点,其他人出没于光圈的周围,半明半暗面目模糊,只有那位矮个子黑人警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扯着嗓门一直在嘶吼。

《蜘蛛女之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她在自己所编造的那个故事里面,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她在现实中的同性恋关系中所出的角色是女性的一方,但是在故事 里面她化身为冷酷的男纳粹军官,而那个歌女实际上在做着她在牢房中正在做的事情。故事里的歌女和军官都是她自己,歌女是她所憧憬的外貌,而军官则是她所向 往的性格。同时这个故事也承载着电影对南美革命的一点戏谑,爱情和革命事业虽然看起来不相干,但经常是互不相容的。这个双簧让电影有了一点魔幻色彩,可惜 的是在她出狱之后,双簧就不了了之了,没能贯穿始终,不然可以更有意思。我对结局也不满意,这不是一个爱情的结局,而是突然抽离了,出现了一个小人物在命 运面前可悲的宿命,然后又生生的把革命者突然拽出来做浪漫状,简直莫名其妙。为什么不能让他俩有个,至少是暂时逃离苦海的结局?电影虽然情节曲折,不算拖 沓,但是整体铺垫做的有点多,显得有点小卖弄。而且整部片子的色彩出奇的灰暗,褴褛,营造着沉闷、压抑。

蜘蛛的含义比较明显,应该是取自雌蜘蛛会在交配后吃掉雄蜘蛛的现象。她幻想自己是一只雌蜘蛛,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雄蜘蛛的命运。有意思的是,结果她 的也是个女人。可见爱情就像梦一样,都是反的。

爱情往往结束于时代之手,难得自主命运,所以才显得珍贵,才可信,才是永恒的主题。

标签:

距离的温度

2010年5月31日 哥舒夜带刀 评论已被关闭

1959年11月5日,美国的大学生们依然对卡斯特罗充满着狂热的崇拜,但是国务卿赫脱向总统提出“美国当前对古巴政策”,建议美国应“鼓励古巴境 内和拉丁美洲各地来反对卡斯特罗政权的极端主义的反美方针”,“改变卡斯特罗政权”;同一天,极力讨好苏联人但是在国内政权不稳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诺沃提 尼到上海电机厂参观访问;同一天,安东尼奥尼的《奇遇》剧组在遭遇了诸多磨难(在人迹罕至的岛屿上差点人财两失)和严重拖期后,终于因前作《喊叫》的受好 评而收到公司支持继续拍摄的喜讯,这部电影得以拍成至今仍被称颂。

就在这一天晚上,两个尚在假释期的美国流浪汉闯进了堪萨斯州霍尔科姆镇的农场主赫伯特·威廉·克拉特的家,他们想搞在此一笔钱然后远走他乡,最后杀 害了农场主一家四口。

案件告破后,纽约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前往采访此案,并与1965年出版了《In Cold Blood》,中译名《冷血》。2005年,由菲利普•塞尔兹•霍夫曼主演的影片《Capote》上映,并凭此在翌年夺得奥斯卡男主角,同年获奖的还有最 佳导演李安,以及最佳影片《撞车》。

2006年上映了一部同题材电影《声名狼藉》,新科007丹尼尔·克雷格参演,并有诸多大牌客串。两部片子的内容相仿,都不是改编自《冷血》,而是 讲述卡波特采访、写作《冷血》的过程,是根据卡波特传记改编的。我前几年先看了《声名狼藉》,一直念念不忘,今年又找出来看了一遍,然后看了《卡波特》, 把小说也找出来看了一遍。两部电影难分伯仲,霍夫曼演得更好一些,《声名狼藉》整体更好一些。小说是我第一次在电脑上看书,看得时间太长,而且我现在养成 了一个坏毛病,对翻译作品的成色疑神疑鬼的。

《冷血》是部出色的小说,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可以达到著作的等级,因为在我看来它不管多么出色,有一个显然的缺陷是不可忽视的:以真实案例作为蓝本。 用真事来写作可以让作品更有力量和说服力,但同时也有局限性,缺乏创造力。如果抛开这一层,《冷血》无疑是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小说。

我喜欢它的叙述方式,线路清楚,干练有力,既然大家都知道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就慢慢说起来。这是一部优雅的小说,有一些冷漠,有一点哀伤。作 家没有融进事情,那样容易显得燥郁烦闷;也没有太远,那样会显得冷酷。近了会失真,远了会让所有的描述都像是冷酷的嘲讽。我非常敬佩这个距离,只有选定了 位置,才会发现眼前是风景还是废墟。如何保持悲悯的距离是门学问。

电影在简单描述了案情之后,把时间都耗费了在卡波特身上。卡波特是上流社交圈中的尤物,他是交际花,快乐的发起人,讲段子,每句话都引人发笑,是每 个人倾吐心事的对象,他是那么可爱,不会伤害任何人。但是他是一个成就斐然的作家,他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打开了上流社会的后窗。他温和而敏感,洞悉世 事,喜欢交际圈的生活,但是并不盲目,明了这种圈子的表象下的真实面目。在那样的生活中保持观察者的角度,能够从容驾驭,这太了不起了。经常撤身一步来审 视自己所处的生活,并且冷静的做出评判,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卡波特看透了身边的这些人,但是依然可以真诚的去和他们相处,不虚伪矫饰。

他长得难看,声音难听,还是个同性恋,有一个糟糕透顶的家庭,那个家庭给了他一个灾难的童年,之后就再也没给过他什么,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一个人面对 这一切——看看他,我想我没什么理由可抱怨的了。但是他可以和所有人相处融洽,好像没有人不喜欢他,他像个怪胎,也可以说是奇迹。

《冷血》在结尾部分用了相当的篇幅来介绍作案人的精神病鉴定状况,并且明显的流露出不满。两部电影都颇为尊敬的正面描述了卡波特和作案人之一佩里发 生的同性恋情,多多少少从侧面道出了卡波特的立场并不是那么客观。他怜爱佩里,帮助他们不停地上诉来拖延死刑的执行,但是他又不得不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写 一本尽可能客观的书,他们不执行死刑,他就无法完成这本书。卡波特被折磨的崩溃了,拒绝了最后一次帮忙的请求,并且去现场目睹了死刑的执行。自此憔悴。

我非常喜欢路遥,《人生》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最好的之一,但是我也只看了《人生》,连《平凡的世界》都没看。太苦了。他去世的时候我都感到了解 脱,这人心里装了这么多苦活得太遭罪了。后来我结识了一个电视台编辑,她家和路遥家是世交。路遥婚前的生活糟糕,婚后的生活更糟糕,病的时候挺惨的。

卡波特在佩里的身上看到了多少自己呢?虽然佩里必定无法逃脱死刑,但是如果他继续资助,那么佩里还可以多活几年。虽然他做出了选择,无所谓对或者错 的选择,但是都无法开释一个抉择者的自责。

对身处其中的生活做出不留情的切割之后,如何一转身就自然的投入其中呢?

生活在别处,那么生活和别处之间的距离要怎样才可以保持呼吸的温度呢?

路遥一直走向了别处,再也没有回来;卡波特无法维持温度,慢慢变冷了。

就到这里,这就是结尾,说不下去了。

标签:

你还活在灰色里吗

2010年5月31日 哥舒夜带刀 评论已被关闭

读书少的人有个通病——词汇量少,在他们的字典中,一个同样的词所包括的范围往往超过读书多的人。属于我的“疯子”所管 辖的范围就很大,除了医学上的定义之外,我认为那些不正常的人都是疯子,也就是说,我所不理解的都是疯子。这样一来,疯子就不免有些多了,像现在还执着买 房子的年轻人,像买票去看三枪的人,像拍出《你还活着》这样电影的人,都是的疯子。作为其中一个难得的正常人,不免有点沾沾自喜,连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你还活着》是一部变态的电影,它的不正常来自于本身的没一个毛细孔所散发出的气息,行为乖张的举止,空洞灰白 的眼神……看完了之后除了嘀咕一句疯子,实在没什么其他恰当的形容。这个导演是个老头子,他用了四年时间来拍这部片子——不是筹划四年,是拍了四年。只有 一个镜头用了推拉,其他所有镜头都是固定机位。我记得这部片子都是棚内搭的景,找不到确切出处了。没有故事情节,通篇只能算作是人物介绍。

一个事情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琢磨,基本上会出现两个状况,要么是反复的计较得失从而陷入困境,丢失原本的精华,变得非得 糟糕;要么是变得更好。王家卫的破电影属于前者,《你是活着》就是后者。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拍四年,就现在来看片子来说看,是值得的。这个电影虽然变态,但 是那是精神上的,在表面上来看并不算晦涩,至少是可以看懂的。难能可贵的是居然还有几分幽默参杂其中,自嘲意味甚浓。老头子对北欧人做了一次冷静无情的解 剖,下手狠。一个老年人刻薄的讲述,纵然绘声绘色也难掩其中的冷酷。

片中最好的一个片段是少女的结婚梦。那个片段真的是完美,而且居然还肯卖了一个小关子,就是移动房子的情节,这 个小关子美好到和全片格调略有不符的地步。看来老头子还是对爱情很是信任,

和我一样。粗糙坚硬冰冷的石头上开了一个口子,露出明亮翠绿的一抹翡翠。

虽然整部片子是一个离谱的电影,但是在细节上是很靠谱的,贴着真实生活的。就是说,单独的人物是真实的,而他们 所组成的情节是抽象写意的。相对那些经营同样类型题材作品的年轻人来说,本片导演展示了生活练达的老人的操作能力。特别是那些小黑色幽默,片子摆脱了控 诉、暴露的调子,显得成熟有力。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收获。

这电影更像是一个舞台剧,固定机位的摄像机更是增加了这种感觉。

我不喜欢反复重复洋灰色,次数频繁以至于突兀。

我觉得生活还有另外一面,而它所展示的这一面也并不是最丑陋和肮脏的。一个想发表意见的老人的犀利表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