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之叶公好龙

2009年11月23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以前看美剧或者美国片,大多情节多对白少,对着字幕还能大概听出点原文。反反复复看完这个90%以上依赖对白支撑的电影,感觉比较吃力,对整个电影的理解和感觉一下子打了折扣。所以虽然这片子评分很高,到我这里也就一般般。主要觉得这个小说没有必要拍成电影,一共三个场景,情节全是对话,精神交流完全可以更纯粹的。说到这儿,很挺认同知了会这个名字,别人我不管,但是对于我,一知半解还满处嚷嚷,入会还是名副其实的。

共事10年的同事约翰说自己是个14000岁的老家伙,然后从容不迫解答了一帮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朋友质疑和提问,结果虽然无法证明约翰说谎,但朋友们又不愿承认这是真的——有人在自己会变老、死去的这个世界上永生不老。基督徒更无法接受的是,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耶稣。老威尔更是因为发现这人就是自己的亲爹,直接心脏病发去世了。

情节有点异想天开,电影里发展得却很合理,就像编剧原著小说名字一样,约翰过的,是个“不错的人生”,如果约翰不是自己的熟人,这事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就像电影里那个年轻女生一样,临走的时候会问约翰姓oldman是不是别有含义,根本不在意他是不是真有14000岁。而对于那几个老同事,约翰告诉他们自己的秘密,就好像真龙在号称喜欢龙的叶公面前现了身, 叶公吓得转头就跑,这反应既合理,又有些荒谬。整个电影,我觉得就是这里最有趣。

对于14000岁跟稣年龄不相称的细节,我觉得可以解释为上帝选中了这个人当耶稣,耶稣的年龄可以从他成为耶稣开始计算,有了一万多年的生活体验,这个人变成完人也不为过。至于约翰的女同事爱上这个完人,一心相信他的情节也就万分合情合理了,因为我狭隘地认为,爱还是需要条件的,根本就没有所谓无条件的信任。

看完电影,脑子里仔细过了一遍,好像认识的人里没有一直不老的,有点失望,有点放心。

片尾曲放送: Forever

Chanteel Duncan

I’ve seen rivers rise
seen mountains fall
seen endless vistas coming to an end

I’ve seen stars collide
heard oceans roar
I know what it means to lose your only friend

nothing lasts forever
that’s what I’ve always heard
all things good must end
you know it’s true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maybe some things do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

I’ve seen men take
the world into their hands
and change it, mold it, to their point of view

I’ve felt the earth shake
seen men take a stand
and fight when it’s the one thing left to do

* Repeat *
nothing lasts forever
that’s what I’ve always heard
all things good must end
you know it’s true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maybe some things do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
forever is the way I feel for you
* Repeat END *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46500

离开拉斯维加斯之沉沦到底

2009年11月16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纯粹

结局早已注定,宾来到拉斯维加斯只是为了离开。无需交代酗酒的前因后果——宾喝的不是酒,是寂寞。爱情也一样纯粹,两颗绝望的心无所求地相互陪伴。

诗意

生无可恋,孤独落寞,沉沦到底。按照《小说》里王朔的说法,这是一种极致状态的诗意,莎拉是这诗意里的一抹亮光。王朔打算70岁以后再过这种放任自流的诗意生活,本片剧本原著小说家在电影开拍两周就自杀了,把这诗意永远悬在那里。

片段

宾从游泳池边落水,在泳池里继续喝酒,莎拉跳进泳池,坠落的两人在水中拥吻。喜欢这个短暂温暖的小片段。

无声

配乐的作曲、小号和键盘都出自导演迈克·菲吉斯,延伸了整个电影的伤感情绪,无声胜有声的那一段更是让人屏息:宾开车去往拉斯维加斯,突然间嘈杂和音乐都停止了,完全静默的画面上慢动作喝着酒的宾好像被整个世界遗弃。

孤独

莎拉哭着笑着诉说着自己的生活和对宾的感情,开头我以为有个倾诉对象,后来发现其实是自言自语。人都是孤独的,莎拉只是其中的一个。莎拉不离开同乡皮条客的压榨,好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异国他乡,没有一个人跟她同路。

花絮

宾和莎拉在游泳池边看的黑白片是《第三个人》,也许是导演迈克·菲吉斯对奥逊·威尔斯的致敬,想找到这个电影看看。

回放

一直都想复习这部电影,因为有了小组,拖大家一起看。当时是跟妹妹两个人流连在小巷里的音像店,租录像带回家看的。好多乱七八糟的片子看过都不记得了,这一部印象很深,看完我们两个叹叹气就换带子,下一部看的什么就没印象了。也许妹妹都不记得跟我一起看过这个电影了。那时候看的电影情节都简单,印象深的就是情节最简单的,还有部日本电影也很喜欢,好像通篇就是两个小孩在绿色田野骑自行车,叫做初恋还是什么的,还好忘记名字了,要是推荐那个,影评作业会很难写吧,嗯哼。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44392

标签: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之质疑爱情

2009年11月9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推荐者s因素说这是个爱情电影,他超级喜欢,让我误以为会是个糖水片。一气看下来,感觉万般纠结,这片子非但不是一个爱情片,根本就是在质疑爱情,只是那个貌似温暖的结局让我有些意外。

找到观后必读的阮一峰影评[1],看到这一段:“在早先的剧本里面,电影设计的结尾是这样的,老年的克莱重新回到Lacuna 公司,再一次要求抹去她对乔伊的记忆,然后镜头会告诉观众,根据记录她已经做过好多次手术了。这个结尾后来被删去了,无疑是为了避免观众觉得这样的结局太阴暗了。现在的结尾则是模棱两可,它允许观众产生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早先剧本的结局其实更加符合这个故事的发展逻辑,也更加符合我对于爱情的悲观态度,嗯,就因为悲观所以其实更爱看童话以及爱情糖水片。

“纯洁的维斯塔处女是多么快乐! 

遗忘了世人,也被世人遗忘,

美丽的心灵闪烁永恒阳光!

每次祈祷都被接受,每个愿望都可以放弃。”

                                    ——亚历山大·蒲柏《艾洛伊斯致亚伯拉德》

这首诗是片名的来历,片中Lacuna 公司的护士玛丽两次吟诵。玛丽爱上了年长她很多且有家室的医生霍华德的故事,有点像这首的原型。亚伯拉德与艾洛伊斯的一段不伦之恋中止在他们最相爱的时候,一段珍贵的爱情流传至今。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如果他们没有遇到那么大的阻碍,排除万难走到一起的话,往日的激情多半是会在漫长的相伴中消磨,相见两厌甚至反目成仇也说不定。

编剧也许是想说,世人的爱情跟乔伊和克莱没有两样,他们亲密而疏离,渴望而抗拒,容易相爱却难以相处。忘却的人多么幸福,这句话一再反复。删掉有关彼此的抱怨记忆,再从相识相恋开始,美丽心灵才会闪烁永恒阳光;反复删去不良记忆,美丽心灵就能一再闪烁永恒阳光。

总而言之,整个电影都看得不是太明白,如果没有去索引的话更是一头雾水。乔伊一段段的梦境,是在表现他那让克莱反感的卑微笑容背后的人生吧。克莱的刻划稍弱一些,乔伊说她因为没有安全感而跟喜欢自己的人上床,挺让人心疼的。玛丽和斯坦那一段也不太明白,应该不只是为了安排乔伊逃脱记忆删除机去追逐记忆吧?玛丽两次示爱都用那首诗,是说对象虽然不同,爱情的本质都一样,是由于忘却和对过往的无知而产生吗?

恋曲1980里唱,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永远我知道,但是不明白爱情,这东西即便有的话,也是一种极其激烈、复杂、不稳定的存在,或者是想象力对理智的暂时胜利,注定不长久。相比起来,记忆更可靠,有点像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随着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逐渐修正判断。无论快乐、痛苦,还是记忆的末端那些彷徨、羞耻、无助,或是平淡、芜杂,记忆是岁月的沉淀,都是自己的珍宝。所幸在现实中,记忆永远无法抹去。

[1]阮一峰影评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5/08/post_134.html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42023

虎度门之心姐好帅

2009年11月2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心姐即将随丈夫移民告别舞台之前,短短的一个时间段,没有任何闪回的镜头,交代了一个艺人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的一生,娓娓道来,一点不觉局促。 

有初从艺被正印排挤的艰辛;如今不计前嫌提携同行后人的大度;大牌以后对粉丝的尊重和周到;化解剑笙辉剧团矛盾,让传统的和革新的融合凝聚;为了演戏放弃亲生儿子的无奈,还有母子意外重逢后的依恋;对丈夫感情走私带来女儿的包容以及甘愿结束舞台生涯随老公移民。 

恋情、亲情、师徒情都让人感动。但是最帅还是心姐!台上她一分钟就可以流眼泪,台下又是舍得下,拿得起。她本该一辈子都属于舞台,但是心姐能打点好一切,不只限于舞台之内,所以还是安排她移民,毕竟家庭是成功女性的另一面。李子雄喜欢这样的她,也只好永远旁观。No complaints,I can manage,心姐什么都能搞定。 

因为《虎度门》是在《女人四十》之后一年拍的,不禁去对比孙太和心姐,两个人性格都是很善良很爽快,没有她们做不到的事,让我觉得芳芳姐本人大概也是这么利落的一个人。我喜欢。 

想起来琼瑶片当年也没少看,那时都是借录像带看,《女朋友》不记得看过没有了,土豆只有片头,没到萧芳芳出现的部分就没有了。找到琼瑶阿姨的小说,发现里面有两个女主角,萧芳芳是女一号。拍《女朋友》是1977年,萧芳芳和秦祥林结婚两年,又过三年秦祥林跟林青霞订婚了。这样爽快的芳芳姐也还是难逃花心帅哥的攻势,唏嘘。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38372

标签:

蓝风筝之十年之前

2009年10月26日 木鱼 评论已被关闭

前几天,网上统计说90%以上的80后认为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家里两老讨论起来乐了半天。

总觉得今天我们谈论这个电影,跟统计80后如何看待喜儿和黄世仁有一拼,也是没有了当年的环境和背景,感觉是很混沌的一件事。

电影的那一段只是动乱前的一场序幕,很多人的一生因此而改变,天真的人首当其冲。电影展现了不幸的各种方式,不同的承受者,和压抑中的人间温情,所有事件没有任何一个受益者。推动整个事件的大势力,即便当时达到了排除异己的目的,最终还是背上了一世骂名。片子以儿童的视角来看这段历史,很讨巧,很省力,因为他不必去思考,只需要承受。

家里长辈中也有郭冬临那样的人,那些运动对他们影响巨大,但是他们本人几乎从来不会提起那些事情,也没有抱怨过命运,我只从父母那里间接听到那些年的一星半点。而斯人已去,再也找不到人问。有时候我会在网上搜索,可是网上只搜到开头,别人记载的结果跟我听到的又是两种不大相同的说法。那个乱世里多少小人物就这么度过一生,让人无从追溯。

收走蓝太太的一锅馒头,“放坏了也不会有人吃”,没收馒头的人后来也遭到了批斗。朱英因为不肯陪首长跳舞进了监狱,她后来被释放是否也是因为把她送进监狱的人作为当权的人像老吴一样挨了整?来自蓝太太、朱英、树芳这一方的声音很多,我更想知道的是另外一方怎么想,但是不会有答案。

田壮壮以禁拍10年为代价拍出这部电影就是为自己那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电影里说话永远像是鼻子不通的铁头,多多少少记录了他自己的一段生活,电影的故事恰好在田本人离开北京那时结束了。在一本书里有田壮壮写过这么一段话: “我从小在四合院里面长大,熟悉四合院的每一个地方,能够分辨出每一个地方的气味。不去拍它的那么多个春夏秋冬,它的那些过往,心里会很不安的。一个院子里看似平静,看似和睦,其实里面有无数不可见的暗潮涌动,蕴藏着、发展着,直到最后人的命运发生巨大的转变。这对于电影来讲是值得为它一做的东西。看伯格曼的片子,看小津安二郎的片子,我们感动,并不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瑞典的故事,或者是一个日本的故事,而都是关于人的东西。这可能就是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它在漫不经心之间去影响一些人、感染一些人。电影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娱乐功能,一个是教化功能,我觉得我的学识以及人生哲学是不够教化人的,但电影至少应当是对我心灵里面的东西进行一种传递。”

 ————————–分隔线——————————-

“老头乐”是一种烟花的名字,你们知道吗。。或者只有我不知道?

原帖http://paowang.net/post/1003545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