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未分类’ 分类的存档

“男人都会哭的”《饮食男女2》

2012年9月20日 龙二 1 条评论

饮食男女2

柏林电影节最近两年出了个特别的单元,就是厨艺影院,连吃带喝加上看的。

今年有个专门的影院,影院对面有个专门的餐馆。影院每天晚上放两个关于吃的电影,看完第一场电影可以到影院对面的“镜帐餐馆”和剧组一起吃饭,票价59块。第二场就只有喝点东西了,票价8块。

《饮食男女2》只放一场,是16号晚上七点半的。我在柏林电影节第一天排队买预售票的时候就看到,票子买光了。但是我还想要试买当天票,所以15号晚上看韩国电影《hindsight》的时候就打探好,然后安排好爷爷奶奶来家照顾小朋友——他爸也在电影院呢,提早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电影院买当天票。到时一看,我才第二个。

没想到,这就是一场冒险的开始呀。

六点半,临时票房开门了,我们一共只有六七个人在排队。我后面是个亚洲面孔的女生。

票房的先生抱出笔记本、打印机,接上电源,打开电脑,结果,冲着电脑运了半天气,又捣鼓了一下,证明不是电脑故障以后,对我们宣布,没有票!七点半那场没有票,只有十点那场有三张票。大家面面相觑,不会吧!

虽然十点那场我可以买到票,但那场不是我要看的。哼。

票房先生又告诉我们,如果实在是想看,可以等在影厅门口,等观众进场以后,请领票员数一数场内还有没有多的空座,如果有的话,这些空位还是可以卖给我们的。

这里又要说一说柏林电影节卖票的情况了。

买电影节的票,有网购、预售、当天票以及开演前一小时四种可能。网购可以买电影节期间所有公映的电影票,但每张票要多加一块五的手续费,而且数量有限。预售则是提前三到四天买票。当天票是买网购和预售剩下的票。放映前一到半小时是买网购、预售及当天剩下的票,开映半小时内票价减半。

总之,票不是一下子就放光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卖光的。每场电影都有很大一部分不确定的票。这部分位置是预留的,比如给剧组的。因为剧组成员并不都会坐下来看电影。于是这些就可能成为多余的票。还有一些留给“贵宾”的,这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贵宾”大部分是重要的有关系的电影人。

因此,我陷入了思想斗争中。为了这个电影,我值不值得再冒这个险等下去呢?干等一个小时实在太无聊了。当然中间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人会来退票。

我走出门,坐到了地铁里。坐了三站路,我掉过头,又回来了。不能让孩子他爷爷奶奶白来呀。

等我再回来,也差不多七点二十了。影厅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都是一帮什么吃货呀!我去票房一问,还是老样子,跑到影厅门口跟领票小姐打听,原来边上另外排的长长的一队,不是等空位的,是“嘉宾”列队,有位小姐拿个长长的单子正在队尾对名字。刚刚在票房排在我后面的那位亚洲小姐,排在前面第二还是第三个,我诂计她是不知道这是“嘉宾”列队,不然她干嘛刚刚还来买票呢?不过,万事儿都说不准儿。我就在边上的边上等着。那位亚洲小姐跟她身后的男人又说了什么。不知道她明白了没有?

开始进场了。“嘉宾”队首新来了一位看着很精明穿着闪光衣服的女人,看起来还是拿名单那位小姐的上司,见人是未语先笑,跟熟人打招呼说笑,说是这个电影好看得很,“男人都会哭”的云云。等有票的都进完了,她就在这 边放客人进场。那位亚洲小姐一扭身,进去了,也没人问她。她身后的男人倒没进去,后来一问也是等票的。

正在无望的时候,又隆隆地来了一队人,一看,原来是组创人员。再一看,那个电影节的陪同是个熟人。我也不管了,上去打招呼,让他带我进去。但剧组也没有马上进去,而是先在海报上签名。于是我也就随喜拍了几张照片。一直以为霍思燕是跟香港霍家有什么关系,刚刚一查才知道,原来没有。不明白为什么这次都报导她,看了电影,演技也不咋地,绯闻倒是不少。后台很硬吗?

倒是见到了归亚蕾,可惜因为没人打光,所以拍的照片不够清晰。归亚蕾穿的是宝蓝色外套,里面鹅黄套装,她是我喜欢的演员,从《奇迹》开始就很喜欢。19年前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1》里她也演了一个角色,19年以后,嗯,毕竟岁月流逝呀。看完电影我还去跟她拍了一张照片。

签完名,照完相,剧组进场,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剧组的?在德国呆傻了的我,居然回答,不是。结果剧场外就剩下我就和另外两个人孤零零地等着。其中一位,号称也是“嘉宾”。但是硬是找不到名字,这会儿,他终于只好打开电脑,找到email让人看了,才给放进去。

就剩两个人了,那一个就是排在亚洲小姐后面,也是很老实的那个男人。我们聊了聊,原来他是西班牙电影工作者,不过呆在柏林很久了。

好在那位拿名单的小姐还是很诚恳地让我们等一下,又进去数了位子,一会儿出来带我进去了。我的熟人也到了门口。那个金光闪闪的女人也出来了,还问,怎么还领人进去?不是都没有位子了吗?那位小姐没理她,说还有一个位子呢,这时电影已经开始放片头了,我也顾不得再和熟人打招呼,直接跟着那位小姐进去,坐到了最后一排加出来的一张椅子上。一边还想着,可惜那位西班牙人进不了了。

电影还不错。我惦记着金光闪闪说的话,留意着我周围的男人都哭没哭,我边上坐着一位留长头发,长胡子的男人,我眼角不时闪到他伸手到眼睛那儿抹眼泪儿。前面坐的也是个男人,也拿手擦眼泪了。女的就别提了,到点的时候,我侧头看看,我们这一排对着银屏的,脸上都亮晶晶的。

初恋,以及英雄末路,这两点,是每个男人的硬伤,击中要害,怎么会不哭呢!嗯,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再多说了。

有一点,为什么台湾人说的国语和大陆人就是不一样呢?归亚蕾毕竟是从大陆过去的,但那个什么兰正龙,想不通为什么会红,说话一股台湾文艺腔。后来看的《love》里面,阮经天和赵又延就没有这么软嘛!

还是感谢short1老师,预告片: 看不到的直接去这里:http://movie.mtime.com/109505/trailer/37380.html

标签:

2012柏林电影节最欣赏的电影:《Parada》(englich: the parade)——新增short1老师找到的视频,感谢!

2012年9月20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这个电影本来不在计划内,但是那一天正好是情人节,想俺老公,为了柏林电影节,年年休假看电影,今年也不例外,赶上情人节要跟老公应一下景的话,就只能陪他看电影了。

这个电影,最初看介绍的时候,并不喜欢,海报是一辆粉红的小汽车边上站了一个胖男人,跟同性恋有关。同性恋电影基本上都比较阴暗,所以不太喜欢看。到了当天,又找了点介绍看,发现居然是个喜剧,就决定看了。

没想到,这个电影出乎意料的好。

笑可以笑到眼泪都笑出来,动感情的时候,又真的会哭。

看完电影,我就知道这个电影非得奖不可。最后果然不出所料,Parada得到了特别全景单元最高奖,这个奖是由观众普选出来的,是观众真正喜欢的电影。

这个电影说的是一个猛男为了未婚妻帮助同性恋的故事。非常的欧洲风格,制作不大,人物有趣,对话有趣,而且完全不怕剧透。是难得看到的好片子。

我看了一下,IMDB的评分也达到了8分。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2011年出品,片长115分钟。

演员:

Nikola Kojo,Milos Samolov,Hristina Popovic,

推荐度:五星中的四星半。

只是,因为不是美国大片,可能国内很难搞到片子看。可惜。

增:

以下是短万老师找到的视频接链接:http://movie.mtime.com/158675/trailer/36572.html


非常感谢短万老师!

标签:

10+10 台湾

2012年9月20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由侯孝贤领军,由台湾20位导演每人拍的5分钟的电影,集成了这个10加10。号称建国百年献映。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点搞笑,当初建的那个国现在又在哪里呢。


海报的设计很有意味。

对这个电影本身期待不大,想想台湾一共才多大,20个导演,怕差不多能上线的都搜罗过来了吧。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但这个电影感动我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台湾电影工作者的努力、团结,以及前辈不遗余力扶持新人,都让我看到了台湾电影工作者的认真、执着以及对电影的热爱。

侯孝贤在去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就已全力扶持台湾电影新人,虽然那个电影真的不怎么样。今年的10+10,更是台湾老中青三代导演济济一堂,来到柏林,希望扩大台湾电影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这份用心、这份努力非常令人钦佩。

类似这样各代导演互相合作,为本国电影事业出力的还有日本,我喜欢的山田洋作,建了电影学校,极力培养扶持新人,并带到柏林电影节来,让他们得到锻炼,前辈电影工作者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当然我之所以反映这么大,完全是一直在对比中国电影圈的现状之后,发出的感慨。中国的导演到如今也快第八代了吧。有个比喻,第五代导演是从窗子里冲进去,才在电影圈里占上一席之地的,第六代连窗户都被封锁了,结果只好从地下挖洞钻进去,好歹也算占了一块地方,第七代?第八代?只隐约听说过,出头的,叫得出大号的,还真没有。

要等到张艺谋他们想起来扶持中国的电影新人,怕是要等上二三十年吧。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一天。

再回头说说这个电影,真是姜是老的辣,从画面上来看,侯导自己的五分钟,就比其他人的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张艾嘉的选题不错,但有点浮,想深刻没深成,朱延平的不错,(如何没记错的话),很好奇那个弱智女是演员演的还是本色的。

其它的印象深的有一个叫《潜规则》。哼,不要想差,我当初也是想差了,但要知道,那是台湾咧。

很可惜因为要接小朋友,看完电影就直接走了,没有看结尾的剧组和观众的互动,只跟第一个上场的张艾嘉擦肩而过,另外一堆人都没看清谁是谁。

推荐度:五星里,根据对台湾的喜欢及好奇程度:三星半——四星

youtube上的10加10预告片。

网上关于10+10的一点介绍。 有点夸张,而且贴不过来。只好请大家移步自己去看。http://dinaviewer.pixnet.net/blog/post/84291750-10%2B10-電影-號稱台灣影史最夢幻強片

不怕剧透的,可以往下看!(以下内容来自网上)

————————————————————————————————————

今年『金馬影展』也推出自家品牌的短片合集《10+10》,適逢建國100年,號召10位資深導演和10位新銳導演合作,每人各拍5分鐘的短片,以『台灣特有』為題,自由發揮創意。如《香港四重奏》有著觀看在地情貌的導演角度,但眾多導演的規格、數分鐘的長度限制,以及年代意義的紀念性上,都更接近《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這部20位導演協力100分鐘內容的《10+10》,是不同世代導演們眼中的台灣,也是台灣電影人的集體創作。
王童的《謝神》讓人想起《無言的山丘》,還有一份願無大小都要用心還的『古意』,而且連還願都懂得用『3D』,真的有跟上流行喔!

吳念真的《有家小店叫永久》,在連鎖超商無孔不入的強勢下,年邁的老闆娘和希望她收店休息的兒子打賭,三天內有客人上門,就讓她的小店永久經營下去,眷顧她的是死去丈夫的保佑,還是現代便利超商不能滿足的傳統需求呢?

魏德聖的《登場》,由《賽德克‧巴萊》側拍導演王嬿妮(曾執導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風中的秘密》)執行拍攝,《賽德克‧巴萊》主角林慶台,從牧師走上銀幕,回看電影帶給他的生命轉變。

宜蘭文化局長鄭文堂的《老人與我》,在失智老人的迷途難返中,帶出他對鄉土人情的一貫關注。

沈可尚的《到站停車》,找來《命運化妝師》謝欣穎扮演堅持不到站便不開門的司機,車門外躲避追擊的可疑男子張少懷,車門內無辜波及的懷孕婦人,劇情如同謝欣穎口罩遮掩的面部表情,簡單卻留下懸念,而最後定格畫面中的土地買賣廣告,不也是意在言外的線索?沈可尚拍過紀錄片《野球孩子》、《遙遠星球的孩子》,在三段式電影《茱麗葉》中展現舊題新詮的創意,看了《到站停車》黑白短片營造出的張力,也期待有天他能拍部懸疑長片。

王小棣的《釋放》起於字幕,再轉入對話和聲效,搬演小人物的奇情故事。

雖然陳玉勳映前說沒想讓觀眾笑,可是他的《海馬洗頭》明明很歡樂!李烈來到『洗頭』店要把她被小狼狗柯宇綸背叛的記憶洗掉,於是老闆柯一正在她腦中的海馬『剪接』,但她接下來要求的『還原』記憶,竟然有著奇幻喜感外的驚悚!這部戲有趣的地方在戲外李烈和柯宇綸分別是《翻滾吧!男孩》的監製和演員,而柯宇綸是柯一正的兒子。

《無國籍公民》朱延平延續《異域》,當年片中的弱智小女孩安岱流落台灣街頭討生活,悲涼的遭遇恍如另一個《亞細亞的孤兒》。

張艾嘉《諸神的黃昏》改編自呂政達得獎散文,死囚教誨師的一封信,影像細膩而悲憫。

陳國富的《初登場》打造《群星會》後台懷舊場景,遙想一代歌后也曾有過的忘詞挫折,曾珮瑜的神秘女子,旗袍裝扮流露和《停車》等時裝片截然不同的韻味,王丁筑收斂《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活潑扮起15歲新人,對話中鄧麗君之名呼之欲出。

張作驥《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亦是大手筆,重現當年金門古寧頭的戰爭場面,據說有可能發展為長片。

映前鄭有傑謙稱自己是林書宇拍《星空》沒空而來代打,很有義氣的呼籲大家去看《星空》,其實兩位新銳導演的片都出色!
不得不說這次鄭有傑的短片《潛規則》真是屌!燃燒電影魂的劇組新人,找到的拍攝場景卻讓導演、製片傷透腦筋,原來為了讓電影將來能進入大陸市場,得費盡心思避開場景中的國旗、國徽(當過兵的應該知道不是黨徽喔!),好不容易把釘在牆上的國旗木板拆下,卻發現…唉~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片中不乏鄭有傑的老班底高英軒(《一年之初》)、黃健瑋(《陽陽》),也有《九降風》的張捷、《命運化妝師》的吳中天等台灣電影新生代。以大陸流行語『潛規則』為名是種反諷,影片犀利幽默的對白,令觀眾哄堂大笑、電影工作者心有戚戚焉,看來鄭導很有黑色喜劇的潛力!

相反的在《台北星期天》中展現幽默感的何蔚庭,這次短片《100》平實的紀錄了百歲人瑞的日常生活,我覺得可以和《老人與我》對照。

無獨有偶,侯季然的《小夜曲》回溯50年代,紀露霞的歌聲透過廣播連結起人們的情感,雖然導演們是各自提案,但同樣有懷舊命題和歌后主角,也可與陳國富的《初登場》對照。

戴立忍的《Key》則讓桂綸鎂一舞都會女子的孤寂,高樓大廈裡鄰居的談話,僅止於管委會是否在乎單身女性的安全,點頭之交的問候,沒有了解的關心。

鍾孟宏的《回音》有高捷、陸弈靜和前作《停車》的戴立忍跨刀,從校園暴力到黑道介入,看了令人不寒而慄。

楊雅喆的《唱歌男孩》也有吳中天,還有在《台北異想》、《不愛練習曲》、《囧男孩》同台過的李冠毅、丘芹銓再度搭檔,共謀剃頭怪男孩和資優生女孩的小叛逆,從這幾部片亦可看到他們漸漸長大的軌跡。

蕭雅全的《有一好沒二好》,《第三十六個故事》的個性酷妹林辰唏不開咖啡廳,穿起小禮服為了趕赴喜宴到內衣店求救,size和整體衣著怎麼『喬』才能兩全,是不是就像大家常說的『有一好沒二好』?

陳駿霖的《256巷14號5樓之1》則由張孝全和張韶涵扮演新居入住的小夫妻,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洗衣機,也像兩人對未來矛盾的心情。PS.看到『康福搬家』好熟悉!

壓軸的《黃金之弦》,侯孝賢導演透過舒淇和梅芳扮演的母女,回望過往年代的人情義理,雲淡風輕中傳承如黃金般不會改變的價值和信念。

20個導演,20部短片,在廖慶松的剪接下,串連成台灣難得一見的聯合製作,20種觀看台灣的角度,電影人的共襄盛舉,都讓這部金馬影展開幕片《10+10》別具意義。


出處:【2011金馬影展】20位導演眼中的台灣─《10+10》 – 我看華語片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cinema/5825532#ixzz1nCi7uBmf

标签:

豆导的《love》

2012年9月20日 龙二 1 条评论

看完这部电影,我要说,豆导的确有两把刷子!

影片过渡如行云流水,细节处很见功力。

trailer>youtube

trailer>youku

不由得想起唯一看完的一集康熙里面,赵又廷说钮成泽导戏的时候,喜欢自己演给演员看的事来。有两场吻戏,直接就是赵又廷阮经天豆导上身。这两个年轻演员,如果没有豆导的指点,应该体会不到这些细致。

一个镜头是阮经天吻舒淇,那是阮经天演的那个角色的初吻,整个亲吻过程,镜头是对着阮经天的,吻的过程中前后有两种表情,演员表现得很细腻,很真实,阮经天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一点拨就知道应该怎么演了。

另外一个镜头是赵又廷亲吻赵薇。赵薇在这个电影里演的又是小燕子附身,不过不再年轻,老燕子而已。有些女人真是老不起呀。

赵又廷被迫亲赵薇,头低到一半,突然闭上眼睛,然后就跟中了邪似的,欲罢不能。却是闻到了赵薇身上的香气。我很喜欢这个细节。男女相处,对方的气味是很致命的。闭上眼睛可以不看前面那张脸,但是气味却无时不在。喜欢一个人,喜欢对方的气味应该多过喜欢对方的长相吧,不然为什么不拿照片过瘾呢?

这个细节很动人,但是牌底却很糟糕,赵又廷说赵薇的香气是阳光下青草的味道,就不能再俗一点吗?!谁闻到阳光下青草的味道会动情的呀?要真这样这世道就大乱了!

豆导自己则演一个中年猥琐男,以豆导自己现在的形象,恐怕也只能演这个了。居然还真掉了一粒大牙!不过演得还不错。

舒淇的表演还是本色。赵又廷很耐看,很聪明,大巧若拙,以后台湾电影最好的小生就是他了。阮经天形象没有他好,现在只能演一些底层的小人物,能不能突破就看自己了。

打个7.8分吧。

很有意思,台湾小小地方,侯孝贤带20个导演做的10+10里居然没有钮承泽,是故意的吗?听说《艋舺》被侯导批的。

  • (更正,不是侯批评《艋舺》,是批评钮承泽。当然原话是这么说的:侯导说,《艋舺》故事架构清楚,人物角色突出,唯一的问题是:“他自己真的不要再演了!”。哦,俺真是有一颗八卦的心呀!)
  • 标签:

    生食和熟食The raw and the cooked, a culinary journey through Taiwan

    2012年9月20日 龙二 评论已被关闭

    作为一个在实际生活中大受限制的吃货,去看这个关于台湾饮食的电影,就是为了让眼睛吃点冰激林了。

    我对台湾的饮食有自己的想象,应该,全中国最好吃的小吃,最会吃的人,都在台湾吧。49年跑过去的那批人,大有不肯放弃自己精致生活的人在,49年以后,又没有进出的限制,全世界胡吃海喝,吃成精的,也都是在台湾的吧。香港当然应该也有,但是香港是中国吗?了不起,也只是说广东话的外国罢了。台湾,只有台湾,才是正宗集中国各地精英食品之大成的地方呀。

    但是看了这个电影,俺深深地感觉到,俺错了。俺实在是国民党的思路,大中国的思路。俺是从大陆看台湾,而不是从世界看台湾。这个由德国女导演MonikaTreut制作的电影带我看了台湾我不曾注意过的一面。

    这个电影的副标题是“台湾饮食之路”,电影的拍摄也是从台湾台北起,一路南下到台南,再从台湾的另一边北上,等于绕台湾一周的样子,来介绍台湾各地饮食。注意,如同大多德国中老年女文青一样,主要推崇的是素食,当然还有环保环保再环保。

    其间,除了吃的以外,有许多不经意间带出的小细节,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台湾于我,已经不再只是偏安于中国地图右下角的一个小岛,不再只是中国珍宝的聚集地,而是一个鲜活,立体,有着完整自我的台湾。

    第一个镜头是在台北,我必须说,台北101真是丑呀!

    但是在101脚下的台湾人,却是非常有趣的,原来台湾人在干着这些事呀。在大陆人为台湾的民主倾倒的时候,台湾人已经在用民主监督政府了。

    在台北101一个饭店里,嗯,其拥挤程度跟我见惯的不相上下,有个台湾女人在教外国人吃小笼包。作为上海人,看到这个镜头,俺真是十分地扫兴。除了表演得更夸张一点,整个儿就是一忽悠人的导游范儿,小笼包一定要捏18个褶子,不然就不入味儿,唉,真信我就输了。

    从饮食也带出台湾自己的问题,比如原住民的生存问题。这也是欧洲电影人一惯喜欢的主题,有的没的都要往里塞一点。

    很有意思的是,在电影里,说普通话的人并不多,大多是方言土语,搞得我又要看电影又要看字幕的很辛苦,本来应该放德文字幕版的,没想到开映前,导演自作主张,改放英文字幕版的,把俺折腾得。

    这还罢料,在那个关于原住民饮食的那个镜头里——要说,那可真是眼馋呀,东西好吃还环保——听到台湾土著一边品尝口中美味,一边赞叹,脱口而出的居然是日本话!(上面预告片里有)搞!这台湾土著倒底是算日本人还是算中国人呀?台湾那个冲奥影片《賽德克‧巴萊》讲的不是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人的故事吗?没想到还是白反抗了。

    还有就是客家人闽南人饮食,养生茶什么的,记不清了。

    还有就是一些走火入魔骗老外的东西,以养生做幌子,拿些茭白又烧又烤,倒过来绑着还起名字叫美人腿的,就不说了。

    对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镜头就是,一个在台湾的老外,在家自己积农家肥,每年把自己的粑粑积一大缸,风干了,做肥料,还画了一个自然循环图,还在镜头前非常自豪地展示自己从0几年积下的肥,拿手抄进去,看起来的确是很黑很细的好料呀,看着他身后一排齐人高的肥料大缸,真是非常壮观!

    这个电影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看一遍,能学不少东西。

    分就不打了,完全是个人爱好。呵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