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分类 > 他们那无处安放的青春

他们那无处安放的青春

2010年2月18日 Nana

《艋舺》刚出来,我也赶了回时髦。在线看太卡,在电驴下了清晰版的,一口气看完,头疼不已,昏睡了几个时辰,还是不行,心里一直在想这电影到底有什么魔力。后来想起来了,看电影的时候不知不觉掉了不少眼泪,我是眼睛一失水就头疼的。

艋舺

看大家归类《艋舺》为青春黑帮片,倒是觉得这个提法新奇,它被贴上了很多标签,一会儿像台湾版《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会儿像中国版《教父》一会儿又是《美国往事》。方恨少以为水平中上而已,可我认为不能太过苛责商业片,前面的三部电影,都是电影史上极其辉煌的作品。既然《三枪》都有人说好,那《艋舺》更加当仁不让。《艋舺》与《三枪》的水准差距,是台湾娱乐节目与大陆娱乐节目的差距,是台湾电视主持人和大陆电视主持人的差距,是小S与董卿的差距。二十一年前的春天,有人在三角地挂了三张照片,一边李X,一边周恩来,中间隔着万里。

台湾有句谚语叫一府二鹿三艋舺,说的是清朝台湾的荣景,从南到北上去的,和今天正相反。府是台南府,彼时最是繁华,鹿是鹿港镇,三艋舺才是台北萬華。这两个字写成简体,怎么看都是另外一个地方。艋舺是小船的意思,闽南语发音很像日语的萬華,就被日本人给改了。

萬華主要是集市,卖蔬菜鱼肉,有小吃大吃,也卖很多纽扣,布料,衣服,还有红包场牛肉场,妓院更是不在话下。一间一间门脸挨得很近,很多地方就像电影上一样窄。捷运是龙山寺站,小南门站经过,还有著名的西门町。西门町是年轻人去的地方,因为东西卖的都新潮,也便宜。比起来,信义区仁爱路忠孝东路那边太贵,年轻人消费起来吃力。估计中年怪蜀黍也不少,我常在摩托车上面看到小卡片,上写“援交”“学生妹”,电话号码多少多少。

艋舺鱼龙混杂,才滋生了很多帮派,Geta大仔和Masa大仔搞的,都是本省帮派。灰狼是外省的,打扮的自然要儒雅一些,打火机都用都彭的,家具都是欧式的。不像那些本省人,把个总堂都搞得像土地庙。

混帮派的过去都是用武士刀和开山刀的,小的就只有扁钻,也许类似大陆的管叉和三棱刮刀,属于自制凶器。手枪杀伤力太大,他们不用。老一辈的帮派人也是有分寸的,过界的事情不做。当然,边界也是他们自己定的。所以和尚才被打个半死,这个我倒觉得与Geta大仔不放过他爹没有关系,牵出那一段只是为了下文。

很欣赏一句话,你混的不是黑道,是义气。他们在最后的夾缠中,啰嗦是啰嗦,但那种心理的描摹是精准的。几个孩子,还那么年轻,意志总不如老头子们坚硬和凶狠,即使深藏不露如和尚一般,也理应如此。在他们相好的时光里,更是友情与分享,占了主流,所以在最后下手的时候反反复复,也是恰如其分的。

和尚到底是不是喜欢志龙,我觉得可以交待得更清楚一些,没必要这样遮遮掩掩的。志龙肯定是不明白的,他只知道和尚对查某人没兴趣而已。

蚊子被安排成灰狼的儿子,一点也不意外。为了造戏剧冲突吧,也说得过去。《无间道》确实更利索干脆,不近人情。这就是台湾人与香港人的区别了。

钮承泽年轻的时候,演过一个电影,《风柜来的人》,侯孝贤导演的。我非常喜欢,样样都好,都是国光帮出演。那个电影闷得多,估计也小众得多。侯孝贤在里面演个姐夫,粗鄙不堪。钮承泽老了,也搞了这么一出,只不过自己出来扮大哥了,装酷。

小凝的角色很多余。

摄影在很多地方都有模仿KILL BILL和北野武的痕迹。

曾经有人告诉我说,美国因为堕胎逐步合法化,私生子数量在二十年前开始减少,由此带来一个没有想到的后果,就是社会治安大幅提升。看这些帮派的孩子们,多少都是单亲家庭出来的。

最后一个镜头,蚊子对墙这边的最后一瞥,然后跳了下去。从此,他的人生,他的青春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他那凝望的一瞥,把自己与过去做了深情的告别。一个饱受欺凌的孩子,从此成了黑帮,再没有人敢于欺负他了。而他自己,在帮派中得到友谊,得到支持,得到他以前想要而没有的东西。虽然,这个帮派中有那么多他不明白的打打杀杀,不过,他那无处安放的青春,也算是有了归宿。这电影讲的是一九八七年的事,我真想知道,那些还活着的孩子,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monga

链接俩:

方恨少

身是客

标签: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