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赌到春

2012年9月17日 哥舒夜带刀 4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p1673580687

有段时间我把能找到的带字的东西都拿来看,包括一本小学美术老师的培训教材,我的大部分绘画知识来自这本16开的简易读本。这本书有两本《收获》那 么厚,内容包括中国的绘画、建筑简介,西方美术简介,我津津有味地看了好几遍。国画到了齐白石、徐悲鸿就结束了,西方绘画的介绍延续到抽象派。我对西方绘 画的接受范围在印象派那里嘎然而止,毕加索、蒙克及至达利出现之后我就茫然了,到了完全真人倒模的雕塑,点和线的画,还有马桶什么的,连胡诌个感想的能力 都没了。毕加索给联合国的那幅画让我耿耿于怀,那么有名的一幅画,我他妈一点都看不明白,多少有点沮丧。

一幅画到底怎么算好?为什么值那么多钱?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家的操纵。一个画家会买另外一个画家的作品吗?买画的人多半是喜欢买画的 这个事情,对画本身到不见得有多喜欢。把钟表画的像面团似的有什么好看的。没什么固定的标准,成本低廉而售价极高,就让这个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陡然而富声 名鹊起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画摆进知名画廊,马上功成名就了。钉个画框绷上布,买几盒颜料挤在一块胶合板上,然后抡开膀子往画布上甩颜料就成了。

冬要是看到我这番高论,会无语凝噎……和这样一个白痴没什么好说的!冬是有天分的,了不起的画家,虽然现在不过是个住在仓库样的房子里的失业青年, 但是,迟早会成为著名画家的!好像不少画家都这么想的,特别是梵高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大家,只要能比梵高多撑着活几年,就会等到出名的,该来的都会来的。

这就是赌。冬已经超越了怀才不遇的思想阶段,他认为自己的画已经登陆国外艺术品市场,即将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品,花不完的美钞就要把自己从这个破房 子里解救出去了。理想和现实一直存在着差距,如果站在现实上面一直瞅着理想,会感到痛苦,要是能够站在理想上面淡然的看着现实,那感觉就会好多了。卖画的 掮客搭了个梯子,把冬送上了理想,然后就消失在电话的那头了。冬就在理想上住了下来,看着现实有点烦,就把梯子给拆了,踏踏实实的在上面住了下去。他已经 赌赢了,只是那一堆赢来的筹码换成美钞需要点时间而已。

冬把春留在了现实里。掮客摁下了手电筒开关,春眼瞅着自己的男人顺着那道光柱爬了上去,在半空中舒舒服服的摆了个姿势坐了下来,手电筒的电耗尽了, 可是冬还是没掉下来,依然凭空自如。现实苦点没什么,可是冬爬得太高了,连着冬春的线日渐抻长,没几日就断了。春想了想,转投他处去也。

《冬春的日子》贴满了标签,录音机里的流行歌曲、广播、电铃声、小火车站、新楼房、收发室大爷的嘲弄、坏了的洗衣机……这些标签描绘了一幅冰冷迷茫 的世景,抒发着对时代的感伤。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却压抑着一些青年的热情和向往。时代变革太快的步伐带乱了很多人的节奏和方向。散淡的断断续续的生 活片段掩盖不了这些刻意埋藏的标签,散文诗的意境里包含着努力抑制的控诉和不满,这对影片本身是破坏。

是赌,就会输,该赔出去的,一定会有人来收账。冬不认命,但是他找不到突破现实的办法,就赌了下去,好运没有自然来,他输给了自己。故事的结尾是理 想化的,有点做作,就像影片开始的做爱,为了需要而存在而已。我喜欢那幅画,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一点忧虑,焦灼;不浮躁,无知;没有出路。

这部电影是由舒琪电影创作社参与的,香港电影人和大陆导演的互动在那个年代有过这样的化学反应,奇妙的事情。两岸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八、九十年代有过什么样的碰撞和回应呢。那是一个我不知不觉经历过的,再也无法探究的年代,就像那幅画,或者像这张那个时代留下的照片。

520_12621901726JyW

标签:

never sorry(加对导演的提问)

2012年3月20日 龙二 101 views 1 条评论

never sorry

感谢老公,帮俺一大早去排队买票,下午三点,我坐在电影院里看never sorry.

跟我怀疑的一样,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个片段,里面有个胖女人说大家叫艾“AI SHEN”的就是这个纪录片。只是我今天看到的电影里面,这一段,给删了,那个胖女人,坐在长长的一排衣服前,我还以为是哪个时装店老板,原来是洪晃。

我看这个电影,主要是想看艾是怎么被老外神化的。

主要内容:

1,艾的家庭。他爹,他妈,他老婆,他儿子,他儿子的妈。那张在天安门广场掀裙子露底裤的照片,是他老婆。他儿子是“我跟我一个朋友生的”(艾原话)“怀孕了,我只好担起来”。对了,他给儿子起名字叫“艾老”。老子叫未,儿子叫老。

2,艾的作品,他不动手,他只动嘴,动手的是别人。

3,四川死难学生名单。

4,成都拍《老妈蹄花》,被打。告状。那个祖国草泥马作品。

5,瓜子作品。

6,上海工作室被拆。

7,被关,被放

基本上作品中的视点,作者尽量在保持中立。网上有的片断有些更有没有进片子,

观众:

三点钟的电影,二点二十分我到的电影院,门口观众就排了三、四队十来米的队了,两点半多进场,应该不规定坐位,大家都想早进场占个好座儿。陆陆续续到了三点钟,观众席楼下基本连第一排都坐满了,楼上也坐了十、二十来人。应该说上座还是高的。

有些人挂着绿的、红的胸牌,应该是媒体或者从业人员。大部分人从表情打扮上看,都是文青,文中,还有文中老年,基本上衣冠楚楚。但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观众。比如我遇到的那位:

在排队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打扮古怪的老太太,头包黄的花头巾,暗花外衣,站在边上拉着人说话,好巧不巧,等我这排都差不多坐满了,挤呀挤呀从边上挤过来一个人,在我旁边坐下,一看就是这老太太。还往下坐呢,就已经跟我说上话了,我急忙摘下耳机,才听明白跟我用中文说“你好”,然后就从袋子里翻出三张纸来给我看,问我认不认识,我一看是《茉莉花》,五线谱加拼音,我说认识,她问我会不会唱,我说会。她就告诉我她原来在哪里学中文,老师姓啥,她学得不好。。。因为她身上、嘴里气味有点不好,坐得又这么近,我正琢磨呆会儿俺嗓子会不会过敏(俺对刺激性气味过敏),她已经撇下我转头跟那边的男孩子说话了。“你会唱这个吗?”那男孩子又高又壮,把自己塞满了椅子和过道,正在吃一大合葡萄,听说连忙声明自己是一点不会中文。那老太太就跟他开始说呀说,那个男孩子也就听呀听,还请她吃葡萄,我想没看出来这男孩倒是耐性很好。有一搭没一搭,我继续戴上耳机,听big bang,等主持人上台介绍完,电影院里暗了下来,我正聚精会神打算看电影,老太太突然又回过头来跟我说话,“欢迎”。她说的是中文,我却完全摸不着头脑。眼看着银幕亮了起来,她不会在这个点上想起来要跟我唠嗑儿吧?“这是我的旋律,”她哼起来,我听不是《茉莉花》,更加莫名其妙,银幕上片头出来了,“每段重复,象这样。。。”“什么?!”我很想跟她说“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忍住了,我坚决地把头转向了银幕,她在我耳边说,“。。我写的词儿呀!你一会儿就知道了。。。”。我坚决不回头,心想,还有一会儿呀?!

还好看电影的时候,她没说话,但是,电影刚结束,灯刚刚亮起来,她跟我又说开了,“我老师的老公跟艾是同学,他们很熟,艾来柏林他们都要见面的。”我用简短的“嗷!”字结束了这次对话。

给导演的问题:

导演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美国人,用英文和主持人交流电影。

说实话,撇开A这个本身有争议的人物,光看这个电影本身,拍得还是很好的,特别是节奏掌握得很好,观众提问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在电影里有一场很搞笑的戏,A在成都大街上吃饭,很多人慕名来看他(且不说那些人怎么知道他在《老妈蹄花》吃饭的),然后就有“警察”来,让A他们进去吃,然后A们就和“警察”斗智斗勇,“警察”拿录相机拍他们,他们中间就有人拿着录相机对着“警察”的头拍“警察”。然后面对面对着拍。

我看到那些“警察”的制服胸前写着的“城市监督”的标志,怀疑会不会是老外导演把“城管”搞成“警察”了,“城管”来管A能否在街上吃饭是正常的,但“警察”的话,是不是越界了?而且也太滑稽了。本来想回家网上查制服的,再一想,倒不如直接问导演了。结果导演门儿清,告诉我,因为“警察”要找A的磋儿,大可以化装成“城管”。

我无语。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已经被A洗脑了。还是真的是这样子。

散场后不寻常的地方:

1,出来的时候,听前面的中国人说,“怎么今天保安很多?”果然到前厅时看到有警察。5、6个的样子。柏林电影节看电影以来,基本没见过这阵势。

2,观众出来有发礼物。我除了那个竖中指的小纸片没拿,别的都收集了。也算到此一游。喜饼也吃了,鸡蛋卷味儿,很香。那纸条是喜饼里的艾语录。

艾把自己造成英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挣的是老外的钱,宣传的是政府的黑暗,总有积极的意义,哪怕影响不大。

标签:

甜蜜蜜

2010年8月30日 notme 1,287 views 2 条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更年期提前到来的缘故,非常好哭,连看《唐山大地震》都哭,看《玩具总动员3》也哭,因为回忆起看《玩具总动员1》的时候,是和老情人在杭州的一家电影院一起看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动画片,现在老情人早没影儿了,玩具系列也拍到头了。

后来团长推荐我看《蹬腿清单》,见是文艺片怕又得看到哭,团长好像大猩猩一般拍着丰满的胸部说肯定不会让人哭,但结果还是鼻涕眼泪滂沱,感慨人在快死的时候遇到一个有钱人真好,能豁出命去瞎折腾。

就这样留了一个心眼,再一次复习《甜蜜蜜》的时候,一个人准备了一大堆纸巾,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坐在电脑旁抽抽答答——张曼玉实在是太厉害了,谁飙戏能飙得过她呀,整个片子就看她一个人了,年轻,漂亮,当时才过30,皮肤也好,最重要演技出色,重心稳,一颦一笑拿捏到位。女演员混饭吃不容易,年轻漂亮的时候没演技,等真的会演的时候又老了。

整部片子的色调处理的就像老电影,符合它复古经典又纯情的故事风格,还带着点淡淡忧伤,从1986年到1996年,两个主角从大陆到香港再到米国,十年的时间表面上很漫长,其实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也就那两个小时而已,就像玩具总动员系列,看系列1的时候是1996年,看3的时候是2010年,15年的时间,对于牛仔胡迪来说他主演了三部动画片,对于我呢,人生起了骤变:牙齿掉了一半,曾经喜欢了十年的人再不见面,还落了一脸老年斑——但这样的状态才算得上是生活,才是常态,哪能够会在分别那么久就在异国他乡的橱窗前再次遇见?这个不可信,这是编导给观众的一个安慰奖,奖励他们花时间看这么一个爱情童话——不这样收尾,这个故事就没法结束,所以我表示理解。

黎小军在洞房夜抱着老婆说,当时在香港打拼很辛苦,那个时候如果你在我身边就好了,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爱情很容易黏黏乎乎地发生,黎小军初到香港,见到李翘精明能干,很快产生要相濡以沫的依赖之心,孤独是很可怕的,孤独又穷,更要命,所以极度需要情感上的力量来给自己打气。黎明在整部片子里本色出演,导演只要对他喝一声:演吧,但是崩使劲儿——就OK了,黎明演戏是不能使劲的,《梅兰芳》里就使劲了,使劲就假,就不够迷人了。

就像会长说的那样,在整部片子中,曾志伟和张曼玉的对白写的最出彩,张曼玉演的太好了,黎明眼神容易飘,但有张曼玉都能压得住,所以说她重心稳,后来曾志伟又出来,更加衬得李翘这个角色八面玲珑。邓丽君是国宝级人物,我自认为我和她是很像的,因为,因为,因为我们都有哮喘,所以,所以,所以我将来也会成为国宝级人物,咳咳,这是后话不提——邓丽君有那么多好的情歌,比如说,我只在乎你什么的,但是编导只选了这首《甜蜜蜜》,纵观片中男女主角的笑脸,没有一张是“甜蜜蜜”型的,一个老实羞涩,一个慧黠机敏。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充满酸涩波折,不甜蜜,甚至连唱这支歌的邓丽君,结局也不甜蜜,所以以后看电影大家不能被片名所骗,《唐山大地震》肯定和地震没啥关系,《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没那么沉醉,《无人驾驶》其实就是《无人长脑》,知道了吧~!

标签:

绿洲

2010年8月30日 notme 388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之所以这一期的知了会点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RS在上一集提问到导演和编剧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谁更重要的问题。《绿洲》在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了一个最佳导演奖,在戛纳电影节上也获得好评,导演李沧东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我认为编导一体使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灵肉合一,于是再度声明:不是每一个好的编剧都会成为一个好的导演,但是一个好的导演必须是一个好的编剧。

说到底电影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用动作讲用画面讲用光影用声音,把节奏控制好,把起承转合安排好,设计好高潮——然后,就开始它对观众的摆布、剥削、欺诈、压迫、挑逗和调戏。一个好的导演从不会想用他的电影来取悦你,你算老几呢,他要控制你,让你的情绪乖乖地跟着影像走,至少在观影的一个多小时之内你是俘虏,你得听他的,之后你才会恢复到平常贼眉鼠眼狡黠万分的状态,回头想,妈的老子上了鸟当。一个可以编好剧本的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大的自由去选择和处理手中的素材,只有多拥有一种武器,越来越鸡贼的观众才有可能乖乖地缴械投降。

绿洲这部电影,从故事上看非常简单,卖的就是一个脑瘫女主角的噱头和一个杯弓蛇影的IDEA,看完之后可能还会有些咬牙切齿——又拿残疾人说事了。影片结尾高潮的设置有明显的编排痕迹——因为男主角在此前有大把的时间去砍树,但这种编排并不会影响观众当时的情绪或引发质疑,导演很聪明,他利用一个男主角在半夜与女主角通电话,用咒语赶跑画上的影子这个细节,来牵住观众的鼻子,不对这个他精心安排的结局产生过多疑惑。

这部电影让我情不自禁想到前一段时间国产三大煽情片:《岁月神偷》、《海洋天堂》和《我们天上见》,其中我打分最高的是《我们天上见》,不是因为导演蒋雯丽在庆功会上露了底裤使我心旌荡漾,而是她讲述了一个关于“人之常情”的故事,不编派,不做作,有亲和力,如果再赋予这部导演处女作李沧东一样用影像叙事的功力,剑气合一,捣心如捣蒜,那么估计这部片子的煽情程度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为了不剧透,就简单的讲一下这部片子里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首先是男女主人公出场的段落,将军出场是在影片一开始,大冬天的穿着短衫从车上下来,接着再到公车站等车,向旁边的人借烟借火,旁边的人穿的衣服很多,将军的打扮让人看着觉得很冷,接着,将军走向路边的小摊,扯着一件衣服问价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场,好在哪里?好在他在接下来去超市买豆腐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依然穿着短衫——他没买衣服吗?他没钱吗?这是编导埋下的伏笔,小细节,但是很有心。

公主的出场带有童话色彩,一只白色的鸽子在房间里飞——但其实并没有鸽子。在韩国女星中,有很多长相不是很出色的,靠扮丑闻名,除了文素丽之外,还有金荷娜,金善雅、 自杀身亡的郑多彬。其实只要拍戏的机会多,对于一个女明星来说,演技就会比脸蛋重要的多。文素丽和男主角薛景求在李沧东的前一部片子《薄荷糖》里有过合作,所以这一次三个人的配合更加娴熟——不过李沧东在后来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密阳》中抛弃了文素丽,改了全度妍,可能是因为文素丽嫁了个导演,人老公不放心把她交给李沧东的缘故吧~

其次就是影片对男女主角之外的角色的关照,显得非常用心:当将军被拘在警察局时,弟弟来领他,将军对着屏幕左侧不停地招手唤他弟弟过来,招了很久,弟弟才出现在他身边,低着头,并不愿意和他站在一起;将军回到家,母亲先是热烈拥抱,随即又陷入到担忧中,并不为将军的回归感到真正的快乐——这时开场的谜团解开,将军取出一件衣服给母亲披上,在片头,即使冷,穿着短衫在外面,心里也是惦记着要给母亲买礼物——紧接着,嫂嫂出场,嫌将军把外面的脏带了回来,拿着抹布擦地板。所有的家人都不欢迎将军归来,但这嫌弃之心又都深藏在亲情和善的外表之下,且显得很自然。

接着,在将军母亲生日的那一天,矛盾因为公主的出现激化,过去的事情在兄弟三人的对话中被揭开,宴席上大家看着将军时的表情被重点表现。最后的全家福合影时,将军气呼呼地抛下家人推着公主离开,哪怕自己冻着也要买衣服让她穿的母亲,就这样在生日那天被抛下了。

再比如公主的邻居——哥嫂就不说了,邻居收了哥哥的钱,每天给公主做饭,偶尔也和保安在那里偷情,正准备嘿咻的时候发现公主在里屋看着——这应该不是偷看,因为这本来就是公主的家,邻居说了一句:“瞧,她在看!”那神情、那语气,再转过去看到门缝里公主怪物一般的脸——这一场戏安排的非常周到。紧接着哥嫂驾临,哥嫂的两次驾临都打断了嘿咻事件,可见哥嫂是人世间多么可怕的生物,如果想珍爱生命,就一定要远离哥嫂。

最后还得重申一下,看完这部爱情文艺片儿的女同学们注意了,不要相信李沧东胡诌的这个故事,在这个世界上会爱上一个脑瘫女的男人,是不存在的。

标签:

绿洲

2010年8月18日 Red Sox 296 views 1 条评论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电影。

文素利作为不太漂亮,但是身心健全的年轻姑娘,把脑麻痹患者演成那样,真是委屈她了。

李沧东能把这样一个七扭八歪的女的分配给一个脑袋稍微缺根弦的男的,创意真是奇妙之极。

看到最后的那一段,洪忠都在外面锯树,韩恭洙在里面放音乐,不是没有一点感动的。

以上是正面评价部分。

电影是虚构的艺术,人物可以瞎编,情节可以胡诌,设定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和空间。一个好电影,特别是一个有着好的编剧好的导演的好电影,它会“在观影的一个多小时之内,控制住我,让我的情绪乖乖的跟着影像走,做它的俘虏。”

对不是我来说,李沧东肯定是做到这样了。但是对象我这样性取向正常的理科生男人来说,他一分钟也没做到。

电影开始看到韩恭洙,重度脑瘫,手脚扭曲,伏地行走,嘴眼歪斜,说不出话,虽然极度影响我的观影快感,但是还是希望她很快能变成一个高圆圆。但是看了半个小时以后,终于绝望了。韩恭洙偶尔在想象中站起身,对洪忠都唱起了歌,翩翩起舞,那是唯一几个可以让我喘口气的片段。

对于一个身患残疾的有志女青年,我们是不应该歧视的。但是我怎么能相信,这样一段爱情,是可能发生的,哪怕是在电影里?

韩恭洙得了脑麻痹,那不是她的错。但是她的智力是接近正常的吗?

如果说不是,她怎么可能和洪忠都交流,怎么能知道他祖父是将军,怎么懂得主动要求做爱。

如果说她是心地聪明,善解人意,和洪忠都心灵相通,那为什么她在洪忠都深陷局子,所有人都对他痛恨,准备弄死他的时候,没有办法和其他人沟通,告诉他们是自己愿意的?

我没有理由,我无法解释。这让我彻底不能接受绿洲这个电影。

以前看韩国电影,不管是评价多么高的片子,看完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电影虽好,但是缺点什么。现在看来,韩国人喜欢看极端的东西,越不正常越喜欢。

唯一让韩恭洙和洪忠都欣慰的是,那晚上的初夜,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标签: